中美两国:合作才能共赢

【川透社全译报道】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对其科学研究合作也产生了影响,美国在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STA)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事实上,中美科技合作利大于弊,任何科技合作都是在推动全人类进步。

自从邓小平和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译者注:第39任美国总统)在1979年签订协议之后,中美两国的学者在科学研究领域展开了合作。但是就像两国许多其他方面的关系一样,这种合作现在也受到了威胁。正如本刊在这周报道的那样,美国和中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论文越来越少,进入美国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数量也在急剧下降。现在,美国政客们在是否续签邓小平和卡特达成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STA)问题上摇摆不定。共和党人希望废除该协议;民主党人希望重新谈判其条款。

美国担忧提高中国技术能力,会从而提高中国发动战争的能力,这很容易理解。美国人普遍担心中国利用了美国天真的开放心态,该观念削弱了合作的意愿。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要求西方公司交出技术,以此作为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条件,并且经常被指控盗窃知识产权。

然而,废除或削弱《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首先,很少有学术合作损害美国利益的例子。共和党人选择的研究出错的例子,是发生在2018年的一个关于联合发射的气象气球的数据共享项目,这个事故利用了对空中间谍的恐惧,但并不代表真正的安全失败。无论如何,在美国,《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涵盖的学术研究成果最终都很容易在学术期刊上找到,不管是谁写的。诚然,中国科学家们——乃至中国——都会从中获得专业知识。但其他法律,以及拜登总统最近颁布的一项行政命令,限制了美国在敏感领域的专业知识共享。

此外,如果认为合作的好处是单向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电池、电信和纳米科学等领域,中国的学者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美国。由于中国的研究环境远比美国不透明,山姆大叔(译者注:美国的绰号和拟人化形象)可能会从合作中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好处。合作也为中国在伦理问题上令人烦恼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指导方向。在美国的影响下,中国逐渐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对人类主体产生影响的工作。人工智能和其他中国更接近知识前沿的领域的创新,将给研究人员带来新的道德伦理困境。美国科学家也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国解决在这方面的难题。

最后,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是两国关系恢复后签署的第一份双边协议。毫无理由地废除它,会助长美国对所有中国研究人员都持有怀疑态度的这一观点。如果这阻止了许多有才华的中国人到美国工作,那么技术交流碰撞产生新成果的机会将化为乌有。美国的科学成就得益于它吸引世界上顶尖人才的能力。如果它给人的印象是一家紧闭大门的商店,这将受到阻碍。

相互竞争的大国之间的科学合作有一个强有力的先例。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科学家的联合研究发现了引力波的存在,创造了现在用于追踪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并发明了杜绝天花的疫苗。就在越南战争肆虐之际,苏联科学家还在芝加哥以西65公里的费米实验室(译者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家粒子物理实验室)帮助他们建造粒子加速器。这种关系不是对等的,但它确实带来了双方的利益,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其采用一种新的科学孤立主义模式,美国领导人应该记住,实验室的合作往往有利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人。【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3年10月14日刊 | 作者: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