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连线

康复机器人

【川透社全译报道】日本Cyberdyne公司研发的人体外骨骼产品——“混合辅助肢体”(HAL)为神经肌肉患者提供了恢复行动自由的可能。HAL通过探测肌肉的着力点,强化人体的肌肉力量,辅助人完成肢体动作,这可能会疗愈广泛的神经肌肉疾病。HAL的采用暗示了医疗保健行业创新的可能性。

继续阅读

警惕AI语音克隆攻击

【川透社编译报道】AI语音克隆工具通过收集TikTok、Facebook甚至政府网站等公开来源的少量生物数据,就能克隆出本人都难以分辨的声音。全球已发生多例网络犯罪分子借此技术骗取钱财案件,单个案件涉及金额甚至高达3500万美元。数字化环境中,深度伪造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只有对线上语音安全保持警惕,更加注重个人隐私,才能减少声音被克隆滥用的风险。

继续阅读

加入机器人起义?

【川透社编译报道】人工智能起义,或者人工智能成为更像人类的“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是各大科幻作品讨论的话题。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讨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民权问题,今时今日人们恐惧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威胁到人类。无论是支持者或者反对者,都存在一个误解——作品中的人工智能角色只是一种隐喻,所有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是都关于我们自身的,他们的内核是人类价值观-爱,自由,反抗暴政等等,而不是在于关于技术的恐惧。

继续阅读

利用基因技术给植物蛋白添加风味

【川透社全译报道】阿根廷最大的肉类生产商之一的加斯顿·帕拉迪尼曾经萌生将猪肉所有味道都嵌进一棵植物的想法,如今,他名下的分子农业公司通过基因技术和实验研究正逐步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经过基因编辑的植物性产品能够帮助植物性产品市场与肉类产品市场竞争,但仍需要考虑改善味道、品质、成本等问题。

继续阅读

电子烟时代

【川透社编译报道】青少年吸食电子烟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在各地都引起了担忧。美国的电子烟品牌还会针对青少年进行营销。目前电子烟对健康的影响尚无定论,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对肺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戒烟方面的效果可能并不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么显著。

继续阅读

文理之争,未来未必只属于硅谷

【川透社编译报道】科技与人文艺术学科一直处于交战状态,硅谷未必成为最后赢家。
长久以来,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理科,尤其是计算机类,通常被认为是比文学艺术“更加有用”。这种争论产生了学科间的边界和永不停止的辩论。但是这种情况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或许会改变——借助AI,我们不再需要学习深奥的规则,计算机语法,数学等,我们可以让AI替我们编写程序。最终赢家将会是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生产内容,提高效率,富有创造力的人。跨学科和系统整体性知识更为重要。

继续阅读

监狱里的数字劳工

【川透社编译报道】人工智能公司往往需要大量数字劳工来训练AI模型。面对人员缺口,芬兰创业公司Metroc将劳动力选择定在了监狱。尽管芬兰监狱负责人认为这能够帮助囚犯掌握一项数字技能,但批评者认为这是廉价劳动力的体现。监狱数字劳工项目可能成为芬兰继咸甘草之后最受争议的出口产品。

继续阅读

机器人的创造力

【川透社摘译报道】世界上第一个超现实机器艺术家艾达(Ai-Da)开创了一个人类与机器之间界限模糊的时代。她创作出的功能性艺术作品,所存在的实用性缺陷激发我们去思考创造力的本质、如何把握允许人工智能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程度以及新技术日益强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