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是怎么通过收集数据“榨干”我们钱包的
【川透社全译报道】自互联网商业化以来,为了完成交易或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在线零售商收集了大量用户的私人信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有效地影响你的购买行为,以至于改变你的购物决策。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如…
零售公司悄无声息地收集了大量用户的隐私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基本信息、消费行为、上网习惯等等。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对购物行为进行监控,不仅是为了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更是为了影响其购买决策。
或许你会觉得,只要商家能提供最优惠的价格,那就让他们去做吧。然而,你是否想过,消费者真正需要购买的商品可能并不是商家们推荐的那些呢?为小众化的客户群体定制产品和价格虽然有效,但它会让人们改变购物行为,从而为商家带来利益。换句话说,零售商越来越能做到利用私人信息将你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之所以要担心隐私权受到侵害,不仅是因为商家可能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发现或泄露你的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有效地影响你的购买行为,以至于改变你的购买决策。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商业化的时候,零售商收集、存储和利用消费者数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网络为营销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价值,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营销人员无法判断你在公交车上看到的广告是否影响了你的行为。但在网络上,他们可以跟踪你从看到广告到购买广告产品的整个过程。零售商开始收集和连接更多的客户信息,他们不仅记录你买了什么,还记录你浏览过的内容。他们使用”cookies “(译者注:cookie是指当你浏览某个网站的时候,由web服务器存储在你的机器硬盘上的一个小的文本文件。)来跟踪你的网站访问。随后,他们还利用 cookie 在整个互联网上追踪你的网络轨迹。
智能手机为商家提供了更详细的顾客信息,促进了新型店内监视活动的发展,而大多数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活动的存在。如捕鼠器大小的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信标,它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跟踪你在店内的位置,甚至可以精确到英寸,从而让零售商详细了解你流连于哪些类型的商品。这些信息与商家自行收集的,或从第三方购买的其他数据相结合,就可以分析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当下可能会对什么样的价格心动从而购买什么样的东西。在正常情况下,你可以在商店的谷物食品前流连忘返,纠结于购买含糖或者无糖的,但是你的手机上就会出现相关商品打折的广告,而且还会提醒你这其实是均衡早餐的一部分,引导你购买它。
零售商开始在店内测试面部和语音识别技术,这是另一种追踪顾客行为的方法。店内建筑物遮挡了移动数据的信号,因此商铺会提供wifi供顾客使用,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收集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浏览流量,有时还会在你的设备上自行安装Cookie,在离开商店和网络很久之后仍对你进行追踪。专门为商店设计的应用程序不仅能提供优惠和便利,还能通过各种功能收集大量信息,如让你制定购物清单,或通过扫描你的形象来虚拟 “试穿 “服装或化妆。商店会员卡使商家能够记录你家庭购买的每件物品,并分析你的个人资料,以了解你的消费趋势。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有多少私人信息是由购物行业而不是科技行业收集和汇总的。事实上,两者共同有效、彻底地侵蚀着我们的隐私。他们从实体零售商收集到的数据与从在线零售商收集到的数据相结合,建立起更详细的消费者档案,目的是在网上和实体店销售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数据与谷歌和Facebook等大科技公司掌握的关于你的所有其他信息相吻合。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当你走进一家超市时,货架上的商品可能会随着你的走动而动态调整价格。随后,货架本身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大屏幕,上面显示着商家认为最符合你的需求和愿望的产品。你也许会反抗,但大多数情况下会毫无抗拒地买单。【全文完】
来源:《大西洋月刊》2023年9月13日 | 作者: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
每次想买一个什么东西,不管在什么软件里提到,各种平台就开始推送了,打开购物软件全是这个东西的页面,想想也挺可怕的。
在线零售商收集用户信息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但也需要保护用户隐私,希望商家能告知用户信息收集和保护政策,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提高隐私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深有体会,每次念叨一下要买什么,手机的各大软件就开始推送。而且只要在一个平台浏览过,其他平台也就立马开始提送。
我有时候都没说,只是心里想,它都能给我推荐我想要的东西,这难道是大数据算法还是。。。
大数据算法真的太可怕了…在手机的其他平台搜索过一个物品,一进某宝就会给我推送。甚至我和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讨论过什么内容,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推送,感觉完全没隐私…
深有同感,有时甚至觉得大数据比我自己还要懂我,本来没有准备买的东西,看见推送深得我心,就下单了……现在待使用的两张舞台剧门票都是这么来的……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监视”着我们的生活,用户的隐私完全裸露在互联网中,所以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更加注重对自我隐私信息的保护。
生活在数据时代,我们就是活生生的数据,我们制造着数据,数据也在智造着我们。未来的发展将会是复杂多变。
虽然每次大数据都能精准踩中我的点,但后面想想真的是细思极恐哇,在大数据面前果然是没有隐私了。
精准推送无可厚非,但平台如果利用大数据把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记录下来,那么隐私将不复存在。
我们要增强辩证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判断,才不会被大数据算法裹挟
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窃取无处不在,隐私保护开始变得更加困难了。
现在的信息窃取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却拿不出合理的证据,我们需要更多的这种文章来更全面的了解这些隐私窃取的运作机制
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信息似乎已经被商家窥探,有时候去网上买东西,自己想买的东西主动出现。
不小心点击一种商品之后,马上推送大量相似商品,被迫信息茧房。
信息时代人们更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
有点可怕,总觉得有人在窃听我的生活我的大脑想法
自从有了手机连上网,感觉一切的活动都像在裸奔。和没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相比,它在不断获取信息、不断学习,而我们在逐渐依赖这些工具同时也逐渐丧失一些处理信息的能力、感知力等。
还好贫穷可以抑制我的购买力。
小 心 大 数 据.jpg
也许消费主义正前所未有地走向高潮。
大数据真的感觉无处不在,刚跟朋友聊了某样东西,下一秒购物软件还有其他的APP都在显示对应的内容。感觉现在在互联网上已经无所遁形了,大数据可能比我自己还了解自己。
隐私保护应该被重视起来 大数据让我们被迫“赤裸”,他的权限到哪应该被好好限制
不光是面部识别技术,就连扫码点单每次也要获取手机号,还有拼多多砍一刀,新用户的助力作用更大。。
大数据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事,也在窥探着我们的隐私,让我们无处遁逃。
好多时候我们无意间谈论的内容经常会出现在应用软件的推送中,感觉有点细思极恐了。
我们享受着来自大数据的便利,同时,也被“监听”了日常生活,个人数据随时在“裸奔”,隐私被暴露无疑。
岂止截取浏览信息,感觉还有监听呢,有一次我嘴里一直念念叨叨的东西突然出现在了室友的小红书上,有点惊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