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在英国

【川透社编译报道】安乐死法案在英国进入了二读阶段。在对比其他通过了安乐死法案的国家的实例后,本文得出该法案在英国实行并不会导致死亡人数激增的问题,相反,该法案因资格标准严苛,反而可能存在过于严格的“束…

2024年11月29日,安乐死法案在英国迎来了二读1,议员们将对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投票:英国居民是否有权选择安乐死。此次公众辩论主要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其中一些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通过安乐死法案。反对者常以加拿大为例,警告该法案可能引发“滑坡效应”,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选择通过此方式结束生命的人数激增。然而,这是因为加拿大的法律会受判例法影响,且一开始该法案的资格标准就较为宽松。

然而,当立法机关严格限定资格时,情况则有所不同——正如英国拟议的法案所体现的那样。剑桥大学的斯蒂维·马丁(Stevie Martin)指出,英国国内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均表示,安乐死应由国家或议会来进行立法。迄今为止,已有19个英语地区通过了安乐死法案,而这些法案并没有引起“滑坡效应”

维多利亚州的经验:严格规定确保法案安全实施

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首个通过安乐死法案的地区,法案通过于2017年,几乎与英国安乐死法案完全相同。在该州,癌症患者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获得安乐死药物:患者必须多次提出申请,证明自己不久于人世且精神状态良好;需有两名独立医生的同意并获得高级公务员的批准;精神疾病不能作为申请的理由。这些要求与英国法案中的条款一致。

在如何处理这一极具争议的法案上,维多利亚州的实施经验为英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维多利亚州通过议会对临终关怀的调查,逐步建立了对法案变更的共识。接着,州政府成立了一个咨询小组,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由卫生大臣2提出,最终制定出法案。该法案在超过100小时的辩论后通过。但相比之下,虽然英国首相持支持态度,但英国政府仍保持中立,且卫生大臣并不支持,下周的二读辩论时间仅有五小时。

安乐死实施五年半后:并未引发反对者担忧的后果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实施五年半后,经验表明,安乐死法案可以安全实施。每年选择安乐死的人数虽然在增加,但相对于死亡人数总量而言仍然较少。在2023——2024年,维多利亚州所有死亡病例中的四分之三的案例与癌症有关,且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一些人担心的胁迫病人死亡的情况似乎并未发生。澳大利亚的医生安娜·内格斯(Anna Negus)已经协助了约80个死亡案例,她声称从未见过任何胁迫的迹象。“相反,家人常常试图劝阻亲人做这一决定。”且在维多利亚州,五分之一的人虽然拿到药物,但最终并未服用。

维多利亚州在每次实施安乐死后都会向家庭收集反馈,现已得到500多个反馈,是世界上关于安乐死法案的最大规模事后调查。相关人员称,“反馈中最常见的词是‘平静’。”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临终关怀服务不完善的地区,安乐死的使用率更高。

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这项法律的争议如今已变得不那么剧烈。曾反对安乐死法案的前立法者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坚信,相关的保障措施不过是“做做样子”。在他看来,公务员的审核不过是“走过场”。但负责审核的公务员沃勒斯教授(Professor Wallace)否认了这一说法。他每天阅读三到四个申请,如果不确定是否符合要求,会去寻求更多的有关信息。他最初对这项法律感到不安,但在看到它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后改变了想法。“参与其中是一种深刻的荣幸,”他说。“这是一项人类善意的伟大表现。”

英国法案将更加严格

维多利亚州的法律尽管可能会有一些小的调整,但目前并没有放宽的迹象。然而,英国的提案将比维多利亚州的规定更为严格。在英国安乐死法案下,为了确保患者的死亡意象已明确,通常要求患者冷静21天,而维多利亚州的冷静期仅为9天。因此,英国安乐死法案并不会造成所谓的“滑坡效应”,反而可能存在过于严格的“束缚”风险。【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3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Assisted dying- The Victorian example

  1. 二读(second reading)是英国立法机关的一种立法程序,对法案、议案之内容及原则展开辩论,并交付议会专责委员会研究和修正。 ↩︎
  2. 卫生和社会福利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Health and Social Care),是英国内阁职位和卫生部最高长官,负责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其态度对安乐死法案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