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智慧”的奥秘
【川透社编译报道】科学家正在讨论智力、意识、记忆等概念是否可以适用于植物。尽管科学家尚无法证明植物是否具有智力,但植物的复杂行为已促使我们重新定义智力。未来,植物学可能会揭示生命形式的更多奥秘。
科学家们正在讨论诸如记忆、意识以及交流这些概念是否可以应用于植物王国。
植物的“感知”
2021年冬,我来到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参观西蒙·吉尔罗伊(Simon Gilroy)的实验室。
研究人员带我进入一个显微镜室,关闭灯光,并递给我一把浸泡过谷氨酸溶液中的镊子。谷氨酸是人类大脑的重要神经递质,研究发现它也有助于植物的信号传递。我用镊子用力夹住叶脉,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从受损部位扩散开来,像霓虹灯一样闪烁,仿佛在回应我的触碰。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植物是否拥有某种“意识”?
过去,意识被视为人类和部分动物的专属。然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植物能够感知声音、储存信息,甚至通过化学信号与其他植物或动物“交流”。一些植物学家因此认为,植物也有智慧。
从假设到实验:植物也能“交流”
1973年出版的《植物的秘密生活》一书既有许多科学事实,也有着天马行空的预测。书中提到植物有感觉和听觉,甚至有对音乐的偏好,还提到植物会对带有恶意的想法作出反应。这本书的畅销,激发了科学家对植物研究的兴趣。但科学家们对书中内容的相关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无论是科学基金,还是学术期刊都对此类研究持审慎态度。这一领域的研究者要么改弦更张,要么干脆退出了科学界。
直到这本书出版10年后,华盛顿大学的动物学家兼化学家大卫·罗兹(David Rhodes)发表了一篇论文,才重新开启了有关植物交流问题的研究。罗兹观察到附近的一片森林因毛毛虫的入侵,树木大量死亡。但随后形势逆转:毛毛虫开始大量死亡。为什么?罗兹发现,原因在于树木彼此之间进行了交流。尚未遭受虫害的树木提前做好了准备,改变了叶子的成分,将叶子作为武器,最终毒死了毛毛虫。
科学家们以前就知道植物可以通过根系交流,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这些树木相距甚远,根系不可能连接在一个根系系统,它们是通过空气传递信号的。众所周知,成熟的水果会释放出乙烯气体,促使其附近的水果也开始成熟。因此,植物的化学物质可能携带了其他信息,比如森林正在遭受攻击,然后漂浮在空气中传递信号。
然而,这种想法与科学界对植物的基本认知背道而驰。传统认知认为植物根本不可能主动做出行为,或者拥有如此戏剧性或策略性的反应。所以,当罗兹在学术会议上提出自己的假设时,大部分科学期刊都不愿意冒险刊登如此“离经叛道”的论文,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同行的嘲笑。
但罗兹的实验推动了新的研究方向。我们现在知道,植物的化学信号不仅能被其他植物解读,有时候甚至昆虫也能解读。但即使如此,科学界仍对植物是否有意交流这一话题争论不休。
植物的能动性和“神经系统”
然而,我们很难验证植物的意图。不过,这并未削减西蒙·吉尔罗伊对植物生命力的好奇。20世纪80年代,吉尔罗伊曾在爱丁堡大学跟随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安东尼·特雷瓦瓦斯(Anthony Trewavas)学习。早在当时,特雷瓦瓦斯就开始用大胆的语言来描述植物,发表了论文和著作,为植物智慧和意识提供科学依据。最近,吉尔罗伊则同特雷瓦瓦斯一同提出了植物能动性的理论。植物会主动追求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它们所扎根的环境。不过,吉尔罗伊跟我强调,这里的能动性仅限于生理学层面。但遗憾的是,当他深入研究这种行为背后的机制时,仍是一无所获。因为植物并没有脑神经元类似的结构。
而要证明植物有智慧,就必须回答下列问题:没有大脑,植物如何协调身体应对外界刺激?外界信息如何转化为对植物有利的行动?在没有大脑这种集中的信息处理中心的情况下,植物如何感知世界?
几年前,吉尔罗伊和他的同事丰田正嗣(Masatsugu Toyota)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在实验室开展各项实验。研究表明,植物传播信号的速度之快,和电信号差不多,或者可能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电信号。
整个系统类似神经系统。有研究人员撰文成吉尔罗伊的发现为植物的“类神经系统信号传递”。这一观点甚至引起了其他学科研究者的注意。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鲁道夫·利纳斯(Rodolfo Llinás)与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的塞尔吉奥·米格尔·托梅(Sergio Miguel Tomé)提出,将神经系统定义为仅动物所有的说法没意义。相反,他们认为,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可能存在于其他有机体中的生理系统,即使形式不同。
这一理论支撑来源于趋同进化,即两类在亲缘关系上很远的生物,因为长期处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演化出相似的特征。例如鸟类、蝙蝠和昆虫都分别独立进化出了翅膀,都有了飞行能力。
因此,如果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神经系统,那么植物显然也拥有一种类似系统。为什么不能称其为神经系统呢?
植物的“记忆”:没有大脑也有智慧
植物学研究员提洛·亨宁(Tilo Henning)和伯恩植物园主管马克西米利安·维根德(Maximilian Weigend),发现一种生长在安第斯山脉上的植物——Nasa poissonianaa具有信息储存和回忆能力。
两人观察到,这种多色星型花在授粉者到来前会抬起雄蕊,就好像能预测未来一样。于是,他们开始了一项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植物好像能从经验中进行学习。这些花能“记住”蜜蜂到访的时间间隔,并预测下一次可能到来的时间。如果蜜蜂到访的时间间隔发生变化,它甚至能调整雄蕊抬起的时间,与新的节奏保持一致。
亨宁和维根德在2019年的一篇论文中,将Nasa poissonianaa的行为称为“智慧”,但这一词仍加上了引号。我曾问过亨宁,“植物有智慧吗”。“显然,植物没有大脑。”亨宁说道,“但看看它们做了什么。植物从外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它们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然后将其转化为反应。在我看来,这就是有智慧的表现。”
但是,Nasa poissoniana的记忆储存在何处仍然成谜。亨宁表示,也许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观察到过于微小的结构,也或许整个植株都是一个记忆器官。
当然,谜团仍然存在。我们尚未了解植物“记忆”的奥秘。虽然,我们手头有些微线索和少许答案,但还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才能解开谜团。【全文完】
来源:《大西洋月刊》2024年6月 | 作者:Zoe Schlanger
原文标题:The Mysteries of Plant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