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在躺平吗?

[川透社编译报道]躺平并非中国社会的趋势,人们把更多时间花在了运动、上网冲浪以及家务劳动上,尤其是女性。这是生活结构调整的表现,并非懒惰。

国家统计局于2024年5月11日至31日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1,对象涉及十多万人,记录他们一周内每
15分钟的活动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日均有酬劳动时长不足3.5小时。然而,这一数据并不完全反映工作状态的松懈。除了工作,居民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分配于上网、体育锻炼以及其他无偿劳动。

中国以其勤奋的国民而闻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勤奋达到了极端。庞大的人口和这种勤奋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有超过1.75亿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在城市中辛勤工作,而小孩则多由亲戚照看;一些成熟的大公司实行“996”工作制,即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六天。因此,当调查数据公布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质疑声:“这个调查数据是否仅在幼儿园和养老院收集?”“这是否仅针对公务员群体?”

调查数据并不合理

尽管网络上的讽刺评论看似有些夸张,但这项调查,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首先,调查覆盖的一周包含周末两天的休息日。如果按照正常的一周五天工作制,每天工作八小时来计算,那么平均每天的有酬劳动时长应为6小时。若按照996工作制计算,除去一天休息日,每天的有酬劳动时长则为10小时17分钟。

其次,调查对象包括了六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退休人员,这可能是得出较低平均时长的原因之一。若将这两个群体排除在外,根据国际标准,中国的工作时长依然显得较为繁重(见下图)。

图源:《经济学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工作周通常较短。然而,中国的情况却与此相反。除去未就业人群,18至59岁的中国居民平均每天工作时长为6小时32分钟,导致一周的平均工作时长超过45小时。

放松不代表懒惰

许多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职场的激烈竞争,选择从事低强度、低要求的工作,以减轻生活压力。政府可能担心这种现象是繁荣带来的堕落和懒惰的表现。实际上,与上次调查相比,人们做家务的时间减少了9分钟,关注家人的时间减少了23分钟,而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增加了27分钟。

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人每天花费5小时37分钟上网,这反映了信息化和互联网普及的加速,网络购物已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近一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改变了久坐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全民健身热情的高涨。因此,政府无需过度担忧:即使人们没有在工作上投入更多时间,他们至少在体育锻炼上付出了努力。【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3日刊 | 作者:匿名
原文标题:Lying flat

  1. 相关新闻报道 https://politics.gmw.cn/2024-05/11/content_37316911.htm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10/t20241031_1957216.html https://zzrb.zznews.gov.cn/content/202411/01/c16830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