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中国属性”有多深?

【川透社编译报道】快时尚巨头Shein面临国籍身份困境,虽总部迁往新加坡、在美国热销,但核心运营依赖中国。其国籍身份引起西方政府对数据安全和中国政府对跨国运营的担忧,也可能影响其估值和海外上市进程。

对于这家快时尚巨头来说,国籍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Shein是哪个国家的公司?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在线服装巨头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在伦敦上市。今年早些时候,Shein执行董事长唐伟(Donald Tang)表示,由于公司价值观与美国一致,且主要收入来源于美国,Shein应被视为一家美国公司。但与此同时,Shein的大部分员工仍然驻扎在中国,而公司也最初于2012年在中国创立。尽管如此,这一切似乎表明Shein是一家跨国公司,不依赖任何单一国家。然而,对于这家同时跨越中西方的企业而言,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Shein的全球扩展与中国根基

Shein是中国新一代创新型公司的代表,迅速占领了富裕市场。当前,Shein已占据美国快时尚市场的半壁江山,预计今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约500亿美元,涵盖廉价衬衫、裙子及其他服装和配饰,较2023年约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大幅增长(见下图)。这一销售规模与西方两大快时尚品牌H&M和Zara的总额相当。

首先,来看Shein的中国运营根基。截至去年年底,依据监管披露,Shein的16,000名员工中约有10,000人位于中国。这部分原因在于Shein对中国工厂的高度依赖。公司曾将总部设在广州,至今广州仍是其全球最大办事处之一,拥有近5,000名员工,主要负责物流和供应商关系管理。在广州附近的一个地区,有一个被称为“Shein村”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在工厂中为Shein生产服装,尽管他们并非Shein的直接员工。广州的办公楼外观并不显眼,楼外也没有Shein的标志。记者上个月访问时,唯一能见到的Shein标志,是入口处一个大蛋糕形状的气球,用来庆祝公司成立12周年。

Shein在中国的基地不仅仅用于管理供应链。公司依托数据开发的精准预测客户需求的算法一直是其成功的关键,而这项工作绝大部分依然在中国进行。一位熟悉公司情况的顾问表示,要替换或迁移这些人员以维持相应的运营,将是极为困难的。

在公司创始地南京,管理层负责品牌战略。Shein至今仍在一些文件中将南京的办公室称为“全球运营中心”。此外,位于上海的两个子公司,截至去年底共约500名员工,主要负责产品设计、数字营销及与TikTok网红的合作关系管理,这些网红受雇为Shein做广告。更为重要的是,Shein在中国的布局还在扩展。今年起,Shein在包括深圳和上海在内的13个城市招聘了近1,900个职位,进一步加强数据处理和算法开发团队的建设。

Shein面临的政治与监管风险

目前进军美国市场的还有很多中国公司。中国电商公司拼多多的海外分支Temu也取得了与Shein类似的成功。另外约有1.7亿美国人使用TikTok,一款由中国科技公司字节跳动控制的视频分享国际应用。除此之外,中国的游戏、电动汽车等行业也在西方市场稳步拓展。尽管西方消费者对这些新产品热情高涨,但他们的政府却对此持谨慎态度,担心中国公司可能会窃取公民数据或威胁国家安全。

去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字节跳动要么出售TikTok,要么退出美国市场(尽管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关于TikTok的政策经历了反复变动,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美国立法者对Shein和Temu展开调查,指控它们的供应链存在强迫劳动问题(两家公司均予以否认)。今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计划取消一项免除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商品关税的贸易规则,这一举措可能对这两家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由于Shein与Temu均以低价商品作为核心竞争策略,因此取消这一贸易规则会造成其商品关税增加,继而削弱其在价格方面的优势。——译者注)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对这些全球化公司产生疑虑,担心它们可能向外国敌对势力泄露敏感信息,或通过某些手段规避共产党对其的控制。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努力淡化与中国的联系。11月14日,制药公司百济神州宣布将更名为BeOne Medicines。类似于Shein,数百家中国公司选择将总部迁至新加坡。然而,Shein在将自己重新定义为全球公司而非中国公司方面走得更远。它在中国不销售商品(在中国市场使用“希音”这一名称),并表示自己日益接近其他全球公司,尤其是那些从中国采购产品的公司。然而,Shein的经历也表明,对于出身中国的公司而言,完全摆脱与中国的关联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Shein的海外上市困境

Shein面临困境的第二个例子来自其计划中的海外上市。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反对,中国企业的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1大幅下降,最显著的例子是中国网约车公司滴滴在2022年被迫从美国退市。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2的数据,2014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筹集了创纪录的530亿美元,而今年这一数字不到50亿美元。Shein可能希望,因放弃国内市场,其IPO能够避免过多的中国监管审查。根据中国的规定,在线用户少于100万的公司在海外上市前无需接受中国网络安全管理局的审查(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才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若企业的中国在线用户不超过100万人,则不需要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提交赴国外上市的网络安全审查申请——译者注)。

此外,Shein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在中国抛头露面。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许仰天避免接受媒体采访,网上几乎没有这位40岁亿万富翁的照片。公司不愿将工作搬到国外,可能进一步反映了它对惹恼中国政府的谨慎态度。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表示,中国当局会密切监控哪些数字化操作在国内进行,哪些转移到海外。

尽管如此,Shein并未完全幸免。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已对该公司如何管理其在中国的供应商和物流数据展开审查。此外,Shein还必须向中国政府申请批准其海外上市。现在,它必须经历的这一模糊且不透明的过程突显了“潜在的政治风险”,这是投资者在评估公司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麦楷亚洲会计师事务所(Marcum-Asia)3的迪乌·伯恩斯坦(Diew Bernstein)表示。对于这些风险的日益关注,已导致Shein估值在过去两年内降低。2022年的一轮融资中,美国两家私募股权公司——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4和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5——将Shein的估值定在约1000亿美元。而2023年则降至660亿美元,据称今年早些时候的私人股权销售将这一数字压低至不到500亿美元。

Shein在中国的根基帮助其开发出了一项创新服务,全球数百万消费者享受其带来的便利,而他们对该公司的国籍并不关心。然而,只要中美双方依然将其视为中国公司,投资者可能也不得不作出同样的判断。【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3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How Chinese is Shein ?

  1. 首次公开募股(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是指一家公司首次向公众投资者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并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过程。通过IPO,公司可以筹集资金,增加品牌知名度,提供股东退出的途径,并允许公众投资者参与公司股权。 ↩︎
  2.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LSEG) 是全球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位于英国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公司,LSEG 提供证券交易、数据、分析、金融技术和资本市场服务。它不仅是英国和欧洲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场,也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麦楷亚洲会计师事务所(Marcum-Asia):麦楷亚洲(Marcum-Asia) 是一家会计和咨询服务公司,隶属于美国的麦楷会计事务所(Marcum LLP)。麦楷亚洲为跨国公司、初创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提供专业的会计、审计、税务和咨询服务,特别注重于为在亚洲地区运营的企业提供支持。其服务涵盖了会计、审计、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并购咨询等多个领域。 ↩︎
  4. 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简称GA) 是一家成长资本投资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它专注于为高速成长的公司提供资本支持,特别是在技术、消费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 ↩︎
  5. 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 LLC,简称Tiger Global)是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该公司主要关注互联网、软件、消费和金融科技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