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空中霸权是否正在走向终结?

【川透社编译报道】随着防空技术进步,西方空军的空中霸权面临挑战。装备老化、预算紧张和训练不足导致西方空军力量削减,虽然无人机被视为解决方案,但其高成本和航程限制依然是障碍。西方空中霸权时代正接近终结。

日益增强的防空系统效能或将削弱西方最强大的武器

2024年8月26日,乌克兰上空被230枚导弹及满载炸药的“沙赫德”无人机所笼罩,其中最大的导弹每枚携带高达700公斤的炸药。俄罗斯发动的这场攻击本应造成毁灭性打击,然而,乌方宣称击落了其中201枚导弹,拦截率高达87%。这一鲜明例证揭示了在欧洲这场八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中,空中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何其有限。尽管俄罗斯拥有欧洲最大空军,却无法在乌克兰上空自由行动,这一情况不仅令普京的将军们感到震惊,也引发了西方战略家的担忧。长期以来,他们基于制空权的假设进行规划,以此保护友军、击败敌军,但这一假设正受到挑战。

诚然,没有任何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此前的两次海湾战争中,联军战机成功突破伊拉克的综合防空网络,并瓦解萨达姆·侯赛因的装甲部队。而今年十月,以色列据说利用隐形战机F-35摧毁伊朗地空导弹,为非隐形战机发射的导弹开辟攻击通道。在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中,美国很可能通过组建大规模“打击编队”,用电子攻击机和 F – 35 战机干扰敌方防空系统,为远程打击创造机会。即便这样,因缺乏雷达制导导弹以及密集训练,多数西方空军对此力不从心。若美国在亚洲分身乏术,或拒绝援助欧洲,欧洲空军将难以“在俄罗斯或其他拥有机动地空导弹的国家对手争夺的领土上确立空中霸权”,皇家联合研究所的贾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如是分析。

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奥尔文上将(General David Allvin)在2024年初指出,美国已无法再指望获得“持续数日乃至数周的无处不在的空中霸权”。战略家们转而讨论如何获取短暂的“优势窗口期”。英国皇家空军司令理查德·奈顿爵士( Sir Richard Knighton)则表示:“在我从军的三十五年间,我认为未曾见过比这更具挑战性的战略环境……我们曾长期享有空中霸权……但未来将不再如此。”美国及其盟友尤其应该对此感到担忧,未来他们可能需要抵御中国为控制台湾或俄罗斯对北约成员国发起的攻击。中国与俄罗斯均部署了复杂多层的防空系统。尽管此类防空工事可追溯至冷战时期,但更新的数字技术助力雷达性能提升,大大提升了其侦查范围。远程导弹和小型导弹系统作战能力增强。西方空军过去对抗此类系统就困难重重。英国国防安全智库皇家联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现今要对抗中俄这样规模与复杂度的对手,很可能需要数周乃至数月激战。”

被困地面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西方国家的飞机能否在战争初期中幸存下来,顺利升空参战。乌克兰用廉价无人机摧毁了俄罗斯远处地面飞机,伊朗发射导弹攻击以色列空军基地,而北约许多飞机必须依赖完备基地运行。在太平洋地区,美国战机集中部署于少数基地,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项军事模拟显示,在台海冲突中,中国导弹很可能摧毁停放在跑道上的数百架美、日及台湾地区的飞机。美国意图分散其战机部署,但此举会显著增加后勤难度。一旦升空,美国战机将面临强劲对手。中国空军快速发展,隐形战机生产速度现被认为超越美国,其战机配备的雷达与武器系统日益被视作具有顶尖水平。中国部署了“射程超过美国导弹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并且还在继续发展更先进的能力”。美国空军智库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指出。像PL-17这样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将让美国的“支援力量”成为打击目标。

这些威胁的出现正值西方空军舰队捉襟见肘之际。冷战后北约空军规模大幅缩减(见图表)。据智库米切尔研究所估算,从冷战结束到2022年,美国空军战斗机数量从4321架减少至约1420架。最近卸任的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上将(General Mark Kelly)认为,这一数字远低于实际需求。理论上,飞机及其携带的武器杀伤力大幅提升,因此打击给定数量的目标所需的飞机数量可能减少。但据防务咨询公司Renaissance Strategic Advisors的大卫·希利(David Hiley)称,许多空军为了削减成本,过于极端地贯彻这一逻辑。“我们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飞机太少,飞行员也不足。”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2月21日刊

此外,空军还因“战备状态1”低迷而实力受损。在中东地区数十年的高强度飞行加之预算受限,导致飞机被拆解以获取零部件。“我们几乎吃掉了空军的肌肉组织,”马克·凯利上将(General Mark Kelly)痛心地说道。欧洲国防预算的紧缩已使空军力量削减至极限。2023年英国议会的一份报告尖锐指出,“英国拥有的战斗机数量实在过少,难以有效制止并防御侵略行为。”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空军在高强度任务训练上也显得吝啬,部分飞行员每年仅飞行80小时,而北约规定飞行员每年飞行时长至少需达到180小时。自冷战结束以来,由于缺乏严峻威胁,布朗克先生(Mr Bronk)指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演习常常强调“以牺牲将飞行员、飞机及武器系统推向极限为代价的飞行安全”。

与此同时,购买与运行高科技战机的成本急剧攀升。根据美国政府问责署的报告,作为众多北约及盟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项目,美国的F-35计划已延误超十年,预算超支高达2090亿美元。即便是老款机型的升级版本,价格依旧不菲。有人担忧,美欧研发第六代战斗机的项目成本可能高得令人却步,导致最终采购数量寥寥无几。

无人机部队

有人认为隐形喷气式飞机成本过高,应被大量廉价无人机所取代。较为温和的计划则是研发成本较低的无人系统,使其能够与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并肩作战。今年四月,美国空军为其“协同作战飞机”项目授予了首批合同,该项目将生产超过1000架先进无人机。这类无人机应具备军方所称的“可消耗性”,即它们价格低廉,足以大量损耗。其第一代可能会执行基础任务,如侦察、为飞机加油或运输空对空导弹。然而,即便是这些功能的成本似乎也在不可阻挡地上升。目前,美国空军希望将每架成本控制在3000万美元以下,约为F-35价格的三分之一。这或许可被视为可消耗的损失——但也仅仅是如此。

另一些人则认为,西方应积极拥抱小型无人机革命。乌克兰战争已证明,小型无人机能够挑战传统空中力量观念,在较低高度从有人驾驶飞机手中夺取部分空域,对某些战略家所称之为“空中近岸区”的概念发起挑战。这一理念或许适用于欧洲或台湾海峡等狭小战场,但小型无人机缺乏跨越太平洋等远距离的能力。

西方空军依然是全球顶尖的,但需为变革做好准备。“空军过去看待空中优势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前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现任职于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格雷格·马兰德里诺(Greg Malandrino)警告说,“西方空中优势的史诗时代……已然落幕。”【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2月21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Is Western air supremacy ending?

  1. 一个反映可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数量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