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支持:为何利己并非总是最优选择?

【川透社节译报道】现代社会文化中人们常重视自我需求的优先满足,然而新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对健康有益。利他可提升幸福感、降低疾病风险,这一行为与大脑情感处理有关,但是人们应依自身情况适度利他。

压力越大时,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易怒且不宽容。通过阅读很多健康建议后,我明白要将自己的需求置于首先。因此,在我感到有压力时,我总是会通过小小的放纵来恢复自身心理平衡,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然而,大量新研究表明,对他人友善往往是抑制生理和心理压力反应的最有效方式。利他主义能以我们在利己中无法体验到的方式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科学家从成百上千的研究中发现,从事无偿工作、为他人着想,能显著提升幸福感。其中包括更强的意义感和目的感、更高的自尊、更高的整体生活满意度,以及降低抑郁症的风险。利他甚至似乎能降低死亡风险。

在大型的人口研究中,总有可能存在第三种“混杂”因素,这可能解释了利他与提升幸福感之间看似存在的联系。例如,志愿者可能在开始利他行为前身体就很健康。另外,还有财富因素:较富有的人能承受更好的医疗护理费用,因此他们可能寿命更长,就更有可能进行志愿活动。

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尽力控制这些可能因素,并且依旧发现了显著的结果。最近,一项元分析评估了6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志愿活动的效果,本分析基于26项最优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志愿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参加志愿活动的普通人长57%。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其他形式的利他行为似乎也能带来类似的健康好处。无论是通过提供情感支持还是跑腿帮忙,照顾朋友或家人都能延长寿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特里斯坦·伊纳加基(Tristen Inagaki)表示,“有三项研究均表明,给予配偶或我们亲近的人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伊纳加基的研究表明,这些益处可能与大脑的情感处理机制有关。

在一项实验中,她要求20名女性在她们的伴侣接受电击实验时牵着他们的手,结果表明,这种提供支持的行为似乎能在产生愉悦感的同时减轻压力感。

伊纳加基在另一项实验中发现,这种神经活动的强度似乎与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关。那些更倾向于认同“我在他人需要时给予他们安慰”的人,脑部这些关键区域的变化更为显著。

她表示,这些涉及压力抑制的脑区会影响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善良和支持性的行为与更健康有关。

哈佛商学院阿什利·惠兰斯(Ashley Whillans)领导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为曾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人提供赠礼的益处。

每位参与者在六周内收到了三笔40美元的付款,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被建议用这些钱来犒赏自己,而另一组则被鼓励将钱用来回馈他人。结果显示,第二组参与者的血压显著下降,且超过了他们现有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当我们将善良和慷慨的行为与有意义的社交互动相结合时,利他行为的最大好处才浮现了出来。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大学校园随机给路人发放10美元的星巴克礼品卡。其中第一组人被告知将将卡赠送给他人,而不陪同他们一起去咖啡店,第二组人则被要求与接收者一起去享受一杯咖啡。第三组人被鼓励与某人见面,但自己购买咖啡享受“独自时光”,第四组人则被告知独自去咖啡店,用礼品卡享受一杯饮品。最后,每位参与者都填写了衡量情绪幸福感的问卷。

结果表明,获得最大情绪提升的是那些与接收者一起去享用咖啡的人,他们最大化了社交机会。

苏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讲师吉莉安·桑德斯特伦(Gillian Sandstrom)认为,这一切与你所获得的反馈有关。

伊纳加基认为许多类型的社会支持可能都遵循这一规律。她表示,“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给予的关怀没有解决问题或帮助到某人,那就可以假设这种关怀对健康的益处会较小。”这些影响也可能与我们的自主感有关。不得不为不懂感恩的家人做饭做家务与支持一个会明确感激你的朋友相比,这种支持的情感效益可能完全不同。

像任何心理策略一样,我们应谨慎谨慎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如果你正面临压力,建立明确的个人界限依旧很重要,毕竟一味奉献得不到任何好处。【全文完】


来源:《卫报》2024年6月21日刊 | 作者:David Robson
原文标题:Life support Why looking after No1 isn’t always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