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重振之路漫漫

【川透社编译报道】受疫情影响,中国入境旅游业面临困境,中国正努力吸引外国游客以促进经济复苏。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放宽签证要求、提供支付应用指南等措施,但由于国际航班减少、负面印象增加等因素,中国入境旅游…

疫情导致来华游客大幅下降

中国好玩、安全并且交通便利,完全具备成为亚洲顶尖旅游胜地的条件。而事实上,它曾经的确是。根据政府数据来看(见图表1),2019年上半年,即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国内旅行社接待的游客量高达860万人次,位居亚洲各国之首。同期,中国边检部门记录的外国人(含非游客)出入境人次达到4770万。然而,疫情期间这些数字急剧下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今年上半年的游客量和出入境人次分别为310万和2920万。

中国曾拥有作为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炫耀资本,但疫情导致的旅游数据下滑令人忧心忡忡。当前,中国政府正力求重振经济,并期待外国游客能为此助一臂之力。有关部门认为,在外国游客消费占比方面,中国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仅占中国GDP的0.5%。而相比之下,日本、美国和法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0.9%、1.1%和2.5%,均略高于中国。想要提升这一比例,必须让中国重新焕发光彩,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经济学人》深入挖掘了咨询机构OAG1 的数据,以了解哪些国家的游客已停止来华旅行。研究反应了往返中国的航班机票销售情况,并按国家进行了划分。与2019 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美国游客数量降幅最大,减少了三分之二(见图表2)。来自韩国、日本和泰国等主要游客输出国的游客数量也大幅下降。

疫情阴霾下的飞行困境

在疫情的肆虐下,中国关闭了边境,采取了极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以期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然而,这一举措可能在部分游客心中加深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将其视为一个冷酷且不友好的国家。更为严重的是,这也直接导致了飞往中国的航班数量大幅减少。截至9月,中美之间的航班载客量仍然仅为2019年的28%。近期,美国的大型国际航空公司,如美国航空、达美航空和联合航空,纷纷向华盛顿交通部提出申请——由于需求不足,它们希望能够继续让大部分飞往中国的航线保持停飞状态。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俄罗斯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横穿俄罗斯领空是从美国和欧洲飞往中国的最快路径。然而,两年前,由于普京入侵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禁止了俄罗斯航空公司进入其领空以示惩罚。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等措施。这些举措延长了西方航空公司的飞行时间,并推高了飞行成本。以英国航空为例,该公司在疫情导致的三年停飞后,于去年6月恢复了伦敦至北京的航班。但今年8月,该公司宣布将再次暂停该航线。虽然未给出具体原因,但据报道,这与俄罗斯领空问题有关。

免签政策

中国政府正通过放宽部分旅客的入境限制来尽力弥补上述不足。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已向来自13个欧洲国家及其他若干国家的旅客开放免签入境政策,允许最长停留15天。同时,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旅客可以在前往第三国之前,在中国享受最长6天的免签停留。这些试点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据政府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所有访华行程中,有58%的旅客享受了免签入境的便利。

仍存在的问题

但政府官员也承认,还需做出更多努力。游客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中国商家不接受现金或国际信用卡。大多数情况下,游客若想购买商品,必须下载国内的支付应用——微信或支付宝。因此,政府发布了相关指南,指导游客如何使用这些应用。此外,语言也是一个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以外,会说英语的人很少。而且,中国的“防火墙”导致游客无法使用Gmail、Facebook等服务,除非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不过,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许多地方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4个国家中,有67%(中位数)的成年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相比之下,持正面看法的人占28%。负面看法主要集中在富裕国家或最有可能向中国输送游客的国家。例如,在美国,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威胁,这使得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0月26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A long way to go——How China is trying to win back foreign tourists?

  1. OAG公司成立于1853年,总部位于英国Luton,自1929年开始专注于全球民航数据领域,90多年的行业经验成为全球民航航班数据源头和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