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应坐等,而应即刻刺激本国经济

【川透社编译报道】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财政政策不足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观望等待是一种错误,应该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以抵御美国新总统带来的潜在的关税冲击。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21年达到峰值后,至今仍很脆弱。消费者信心在2022年因新冠疫情封锁而受挫,至今尚未恢复。其后果包括消费不振、财政收入减少以及通缩压力。

9 月,中国领导人承认了这些“新”问题,并承诺采取更有力的应对措施。人们对大胆的财政刺激政策寄予厚望,期望该政策能向消费者发放救济金,并调动更多公共资金来重振房地产市场的兴趣。但随后规划部门、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召开的一系列新闻发布会,却几乎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内容。

最后令人失望的是,11 月 4 日至 8 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也未能明确提出新的刺激方案。中国将如何应对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持续的通货紧缩问题呢?显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立法者确实公布了一项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融资的计划。债务置换将缓解金融风险并降低借贷成本。但预计在未来五年节省的资金将不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1%。这对于使经济重回正轨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已经有足够的其他刺激措施在经济中发挥作用,以帮助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今年“约”5%的官方增长目标。例如,在7月,他们扩大了一项计划,鼓励消费者以旧车和旧家电换新。在中国的大城市,最近几周房地产销售也有所回升,此前监管机构降低了房贷成本,并下调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野村证券(Nomura)本周将其对2024年的增长预测上调至4.8%。

中国领导人或许也在等待时机。鉴于他们素有高瞻远瞩的声誉,他们可能会按兵不动,直至知晓特朗普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损害。这位美国第47任总统已经放话,上任后的首个举措就是要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而且如果他愿意,还会进一步提高税率。

但对中国来说,这种观望等待将是一个错误。如今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并不妨碍在必要时日后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中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这表明市场对政府债券的需求充足。来自美国的冲击很可能会进一步压低这些收益率。无论中国存在何种财政限制,目前都远未到受其掣肘的程度。

如果中国政府能够首先成功地使经济实现再膨胀,那么明年中国在抵御美国关税方面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例如,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将使中国央行有更大的空间,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来应对进一步的挫折。

同样地,如果在第二次贸易战爆发之前,中国任由通缩进一步加剧,那么在应对这场贸易战时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物价下跌会增加该国现有债务的实际负担。这还可能导致企业一轮的工资削减,而这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可能很想积攒财政方面的“弹药”,但中国真正的资源是其拥有可供利用的大量劳动力和资金。而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在这段被浪费的时间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法挽回。当下的中国正面临一场贸易战,领导人备战不能光盯着钱,而要动员人力,发挥中国的优势。【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 年11月19日刊 | 作者:匿名
原文标题:China should not wait to stimulate its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