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抗议仇恨言论法案:平权还是压制?
【川透社编译报道】本文批评苏格兰新颁布的仇恨言论法定义模糊,可能导致滥用和自我审查,认为保护言论自由比限制争议性观点更能推动社会平等和包容。
罗琳与仇恨言论法案
J.K.罗琳在社交媒体上错认了某人的性别,她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吗?今年3月,英国首位变性电视新闻主播——英迪娅·威洛比(India Willoughby)向警方举报了这位《哈利·波特》作者,指控罗琳仇视跨性别群体。罗琳曾在X(前Twitter)上写道:“India并没有成为一名女性,他只不过是在扮演对女性的厌恶性幻想。”
不过,威洛比的举报有些过早,因为苏格兰出台的《仇恨犯罪与治安法案》直至4月1日才正式生效。当天,罗琳在X上发布了一系列推文,公开批评这项法律“极易被滥用”,还大胆向苏格兰警方喊话有种就去抓她。但苏格兰警方在这件事情上非常谨慎,他们没有对罗琳发的推文展开调查,但这项法律可能对苏格兰及其他地区的公共言论氛围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仍引发了广泛担忧。
该法案将“煽动仇恨”的广泛言论刑事化,涉及多个社会群体,包括种族、性取向、跨性别身份等。如果某人与他人交流时或者某种行为让他人认为具有威胁性或侮辱性,其意图也基于以上的特征煽动仇恨,都可能构成犯罪。被定罪者最高可判七年监禁。
批评者们猛烈地抨击了这项法案,因为该法案的内容过于模糊,很有可能在大众之间造成恐惧氛围和自我审查,甚至被滥用于打压对手。据悉,法律生效后48小时内,苏格兰警方接到约3800例类似的投诉。
那些支持罗琳观点的人因发表关于跨性别权利的言论也遭遇了强烈的抗议,包括人身威胁和封杀运动。他们担心该法案将导致国家在性别和性取向这一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上站队,而在这些问题上,压制特定观点的呼声屡屡出现。
私人和文化机构也常屈服于这种压力。2020年,社交新闻网站Reddit封禁了一个反对跨性别权利的社群;萨塞克斯大学教授凯瑟琳·斯托克(Kathleen Stock)因言论遭遇辞职压力。
然而,根据新的苏格兰法律,罗琳和其他人担心,在公共领域中压制关于性别话题的行为将会被写入法律。违法者可能不仅仅面临“封杀”的风险,甚至可能会遭到警方调查。
言论自由与仇恨言论:何为边界?
支持者却驳斥了大众的担忧,他们认为该法案符合《欧洲人权公约》的标准,保护言论自由。但长期以来,欧洲人权法院却从来没有保护过“仇恨言论”的表达,也没有明确定义到底何为“仇恨言论”。法院认为,那些带有侮辱、嘲笑、宗教批评以及否认历史事件的仇恨言论,才应该受到处罚。至于LGBTQ的权利,法院认为,基于传统道德价值观,LGBTQ群体发表的冒犯性言论可以被视为仇恨言论而受到惩罚。
该法案是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仇恨言论禁令的一部分。在一些民主国家中,仇恨言论的定义和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甚至影响到了基本的言论自由。
许多倡导少数群体权利的团体和积极分子乐于看到限制言论自由这一日益增长的趋势,他们将其视为以平等之名取得进步的标志。但是少数群体应该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持高度怀疑态度。
最近的事件已经清楚地表明,言论限制对少数群体的负面影响并非只存在于理论上。2017年,格拉斯哥骄傲节上,两名LGBTQ活动人士因举着冒犯性标语被捕,这突显了言论自由与保护少数群体之间的冲突。尽管这两个人本意只是想收回冒犯性词语,但相关法律仍可能限制言论自由,压制群体活动。
在西方民主国家,强有力的言论自由保护对少数群体来说是一种福祉,而非诅咒。西方的LGBTQ活跃分子不仅在法律框架下享有平等保护而无需担心被报复,还能够在骄傲活动中公开表达和庆祝性别认同与性取向,这些活动通常由政府、企业以及大型民间团体参与并赞助。
与此相对,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对LGBTQ群体的压制表现更为严重,甚至将LGBTQ活动定为犯罪。这种对言论和行动的限制与民主国家中的言论自由保护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过度的言论限制可能导致社会对少数群体的不公正待遇。
在民主国家中,通过倡议、反抗以及揭露歧视行为来改变民众的观念,这些才是推动LGBTQ群体被接纳和平权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审查和监禁恐同人士。
言论自由的真正力量
强有力的言论自由保护不是用来针对少数群体的武器,反而可能是推动人类平权的最强大引擎。言论自由保护在历史上曾多次为少数群体争取权利,如美国最高法院曾裁定同性恋杂志不受淫秽物品法限制,也曾支持过LGBTQ群体。
美国坚持将言论自由作为民主开放的一项原则,这意味着即使是恐同的偏执者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做法促进了社会包容度,比制定一些过于模糊、宽泛的法律更好,因为那些法律虽然看起来是为了限制有害言论,但最终可能会反过来伤害少数群体。
正如民权活动家、首位黑人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 Marshall)所写:“最重要的是,《第一修正案》意味着政府无权限制某种信息、某种观点、某个主题或某种内容的表达。”马歇尔本身不是一个偏执的人,但他比其他大多数人更清楚,在开放而多元的社会中,言论自由和平等是相辅相成的。【全文完】
来源:《华尔街日报》2024年4月6/7日刊 | 作者:JACOB MCHANGAMA
原文标题:J.K. Rowling Is Right to Protest Hate-Speech Laws
这篇文章的选题挺有意思的,文章主要对J.K.罗琳言论事件与苏格兰仇恨言论法案之间的争议进行剖析,涉及了言论自由与少数群体权利的对立,还探讨了法律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很有深度,但同时也很有挑战性!但个人认为语言上有几个地方不是很通顺:比如,在“言论自由与仇恨言论:何为边界?”这一段虽然你提出了支持者的观点,但没有太明确地对比反对者的观点。可以在段落开头稍微增加一个过渡句,比如说“然而,这一法案的支持者则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支持者”到底是罗琳的支持者还是该项法案的支持者。另外,一些句子的用词可以稍作调整,例如:“这项法律极易被滥用”可以改为“这项法律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这样读起来好像更加书面化和精准吧,“极易”两个字感觉像是代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