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危机”:全球儿童近视危机与应对
【川透社编译报道】近视的真正元凶可能是过长的室内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可预防近视。全球正在研究如何复制室外光效果以应对这场“视界危机”。未来,这场危机可能最终得以根治。
直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戴上眼镜的情景。母亲高度近视,因此她每年都会顺带拉我去验光。姐姐 8 岁左右就近视了,我祈祷自己不会步她的后尘,因为我怕带眼镜被人取笑。但事与愿违,我 8 岁的时候也近视了,从那以后就一直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
过去 30 年,近视人数激增,尤其是在儿童中。如今,5 至 19 岁青少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一近视,在1990 年,这一数字还仅是四分之一。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 205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 40%,即将有 7.4 亿青少年近视。然而,研究人员越来越认为这种流行趋势可以减缓甚至逆转。
近视的真正元凶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唐・穆蒂(Don Mutti)认为,虽然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近视快速增长难以单纯归咎于此,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受关注。“所以这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因素上。”
尽管不良饮食、城市化、屏幕使用时间增加、近距离视物等曾被视为诱因,却缺乏有力证据支持。真正的元凶可能是在室内的时间过长。穆蒂说:“与前几代人相比,现在的孩子们确实户外活动更少,室内活动更多。”中国台湾的一项实验1以及新冠疫情期间的相关研究都证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基于多项研究结果,穆蒂建议儿童每天至少进行 1 至 2 小时户外活动,且光照强度需达到 5000 勒克斯,室内光线通常只有这个强度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向外寻求光明之路的现实阻碍
那么,增加室外活动时间就能完全解决近视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穆蒂说,理想情况下,3 岁及以上的孩子每天应该有 2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这并不现实,而且你也不能保证每天户外光照强度都能达到 5000 勒克斯。此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还可能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户外活动也不能阻止已经近视孩子视力的进一步恶化。穆蒂说:“如果能更好地理解户外活动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就能增强其效果,” 或者在室内复制这种效果。
尽管光照强度似乎很重要,但这只是所谓“视觉饮食”(Visual diet)2的一部分。室内的光谱与户外不同、远近物体的视觉范围不同(这需要眼睛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光暗对比度以及眼睛需要分辨的细节层次也不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以上任何一个或多个因素都可能参与近视的发展。
现有干预措施
多数近视属于轴性近视,是眼球前后轴过长,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的。目前,有一些干预措施可以减缓眼球轴长增长,但无法根治。其中之一是使用含有阿托品(atropine)的眼药水,它可以部分麻痹在眼睛聚焦近处物体时改变虹膜孔径和重塑晶状体的肌肉。另一种类似的药物哌仑西平(pirenzepine)也有相同的效果。但两者都伴有视力模糊、光敏感等副作用。其他方法还有佩戴特制的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它们可以模糊边缘视觉(peripheral vision)3。
这些眼镜可以让边缘视觉产生类似近视的错觉(近视离焦),这可以为眼球生长提供更强的停止信号,从而减缓眼球轴线的延长。此外,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也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即使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最多也只能将近视度数减少三分之四屈光度。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凯瑟琳·魏泽(Katherine Weise)表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有效,目前的方法都不能预防近视”。
未来治疗方向
我们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米歇尔・帕杜(Machelle Pardue)说:“如果我们能理解生化信号是如何导致眼球轴长生长的这个过程……哪怕只是弄清一部分都将帮助我们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个有希望的方向是理解视觉系统检测明暗对比的机制。这被称为“开关通路” (ON – OFF pathway),它由视网膜中与大脑视觉皮层相连的特殊细胞介导:明亮光线刺激“开”通路,黑暗刺激“关”通路。“有证据表明,开通路的缺陷会导致近视,” 帕杜说。例如,患有完全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由开通路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人往往会发展成高度近视。“开关通路”说可能会为近视提供统一理论和永久解决方案,若能深入了解其机制,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基于此,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疗法应运而生。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逆转近视。2022 年,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的何明光(Mingguang He)的一个团队发表了 RLRL 疗法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它显著减缓了近视的进展。他们还意外发现,约40%的参与者的眼球长度缩短,视力得到改善,研究人员称这是一项“新颖而重要的发现”。
尽管这些研究对我的近视来说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但应对全球近视危机终于却有所帮助。“我们不再只是矫正近视引起的视力模糊,”魏泽说,“近视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我们想弄清楚如何根治它。”【全文完】
来源:《新科学家》2024年11月16日刊 | 作者:Graham Lawton
原文标题:The Myopia Epidemic
- 2001 年,台湾 6 至 12 岁儿童近视率为 34.8%;到 2010 年,这一数字上升到 49.1%。出于对这一严峻形势的担忧,当地政府基于当时认为 “近距离视物导致近视” 的观点,对学校课程进行了调整,鼓励孩子们每天进行 2 小时的户外活动。尽管近距离视物可能不是孩子们近视的原因,但这个实验确实奏效了:在四年内,台湾 7 至 12 岁儿童的新近视率从峰值的 50% 下降到了 46.1%。 ↩︎
- “视觉饮食”这个概念涉及到人们眼睛所接触的各种光线和视觉信息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光线的强度,还涉及到光线的光谱组成、近远物体的范围、光暗对比以及眼睛需要解析的精细细节水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所谓的“视觉饮食”,对眼睛的健康和视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 边缘视觉是指视网膜边缘处对眼角以外事物的反映,容易产生运动夸张感,引起无意注意和下意识反应。 ↩︎
“直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戴上眼镜的情景。母亲高度近视,因此她每年都会顺带拉我去验光。姐姐 8 岁左右就近视了,我祈祷自己不会步她的后尘,因为我怕带眼镜被人取笑。但事与愿违,我 8 岁的时候也近视了,从那以后就一直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文章开头的这一段内容,我认为可以在编译过程中进行删减,因为作为背景介绍或者前言来说,读者是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背景内容,所以在这里介绍青年儿童近视人数激增的大致情况就足够了。这样也会显得逻辑更清晰,语言更简练。以上是我作为读者的个人观点,希望作者分享一下自己对此段保留下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