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说话怎么越来越Tik Tok了?
【川透社编译报道】Tik Tok使Z时代青年的表达方式和口音逐渐Tik Tok化,平台语言实验的多样性、用户的年轻化以及用户群体的广泛性三方面对该现象的产生有着巨大影响,这一变化也给词典编纂者带来了挑…
TikTok影响下的Z世代
Z世代通常是指在 1995 年至 2012 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互联网影响比较大1。而这个新时代人群的说话方式正在逐渐TikTok化。
Demure(端庄)是个很古早的词,起初用于描述维多利亚时代所推崇的端庄淑女,当下却成了新鲜时尚的标签—起源于TikTok用户Jools Lebro上传的一条她非常端庄的工作装和得体的妆容的视频,来讽刺人们对女性气质刻板印象,随后掀起了一股名为“very demure”的网络热潮,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形容地球“very demure”2。如今在TikTok上带有#demure标签的帖子约有80万条,从土星到日落,甚至纽约的垃圾桶服务,都可以用“demure”来影射某种含义。
社交媒体上新词传播迅捷且广泛。据伦敦国王学院俚语和新语言档案馆3馆长托尼·索恩4(Tony Thorne)估计,每年TikTok上至少有100个英语单词被创造或者被赋予新的意义。比如一个动态人头在马桶里激情唱歌的视频就带火了“skibidi”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以是“酷”、“逊”或者“非常”的意思。部分语言学家认为,TikTok平台不仅在改变年轻人说话的内容,也在改变他们说话的方式。比如年轻人的口语化表达也在增多,KPOP圈有些粉丝们妄想自己跟喜欢的偶像在交往,于是他们就把“delusional(错觉)”缩读成“delulu” 用来形容怀有不切实际或荒谬的想法或幻想的这类人5。另外一种包括尾音升调在内的TikTok口音似乎也流行起来,即每句话讲完时声调都要上扬。
综合因素共同造就新词的诞生
TikTok平台的多元化激发了用户更多的新尝试。用户在单篇帖子中融合音频、文本和视频,这让一些听起来上头的歌和魔性的句子有机会一夜爆红。另外,为了规避内容审核算法,包括委婉语(如用会计师“accountant”代替性工作者“sex workers”)和故意误拼(如用“seggs”代替“sex”)在内的语言代码“算法黑话”也应运而生,这也加快了新词的诞生和传播。
TikTok上的语言变化很大程度上也与用户的年龄有关。据Sensor Tower2023年的数据显示TikTok欧美区18至34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60%,而TikTok东南亚地区18至34岁以下用户更是接近70%6,这对语言的变化至关重要,因为爱丁堡大学社会语言学家克里斯蒂安·伊尔伯利(Christian Ilbury)指出:“年轻人是语言的创新者。”几十年来年轻人一直通过创造新词来区分青年与老年,并且这些新词在社交媒体上广受欢迎。伊尔伯里将其称为“语言身份构建”,而中老年人往往把这种行为归结为“博眼球”。
从TikTok成年用户群体数量占全球成年人群数量比例来看,TikTok的用户达到全球人口(18岁以上)的15.9% 7,汇集了从#kpopfans(韩国流行音乐粉丝)到#booktokers(热爱阅读的群体)的各种兴趣群体和粉丝社群。网红语言学家亚当·阿列克西奇(Adam Aleksic)认为,这些群体创造了他们的专属俚语,部分甚至进入了主流文化中,而通常来说,俚语源自特定群体,例如黑人在过去几十年间创造并传播了成百上千的英语新词,就像“cool8”和“tea9”的俚语含义那样。记者和编剧曾为这些词的传播做出贡献,如今TikTok用户成为了推波助澜的主力。
对词典编撰者的挑战
各种因素加速了语言的演变。语言爱好者对此欣喜若狂,但词典编纂者却晕头转向,因为后者必须不断记录这个日益扩大的词汇表。《牛津英语词典》(OED),作为英国最权威的语言词典,单词收录大致要经过数据库收集新词、逐一审查——使用广泛且持续的词汇会被分配给编辑、研究追溯词汇发展历史、词典条目起草、团队转录这几个流程10,仅在某个词汇被使用约五年后才会将其收录,但这种节奏已经赶不上现代流行语的更新速度,像“binge-worthy(值得刷剧的)”这类都已经说腻了的词才刚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又如牛津词典评出的“2023年度单词”“rizz11”(魅力),作为互联网热词却到现在还没被收录。TikTok上正好有个词来形容这种矜持的做法:“太demure(保守)了”。【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 Oct 26th,2024刊 | 作者:不祥
原文标题:Why do you Tok like that?
- 补充信息来源:Z世代(网络流行语)_百度百科 ↩︎
- 补充信息来源:“很端庄、很得体”:一夜爆红的网络梗是什么?_联合早报 ↩︎
- 伦敦国王学院的俚语和新语言档案馆是一个专门收集俚语、行话、流行语和其他新奇语言事物的档案库。补充信息来源:https://www.kcl.ac.uk/research/slang-and-new-language ↩︎
- 托尼·索恩致力于对当代俚语、亚文化语言,特别是年轻人的语言和其他各种新语言的研究,包括商业术语、媒体流行语和“生活方式”术语。补充信息来源:https://www.kcl.ac.uk/research/slang-and-new-language ↩︎
- 补充信息来源:delulu外网爆红,究竟是什么意思?_the_口语_solulu ↩︎
- 信息来源:行业报告|2023年TikTok生态研究报告_腾讯新闻 ↩︎
- 补充信息来源:行业报告|2023年TikTok生态研究报告_腾讯新闻 ↩︎
- cool本意:凉的、冷却;俚语:酷的、时髦的等。补充信息来源:COOL 定义和含义 |Dictionary.com ↩︎
- tea本意:茶;俚语:有趣或机密信息、八卦、大麻等。补充信息来源:TEA Definition & Meaning | Dictionary.com ↩︎
- 补充信息来源:How words enter the OED ↩︎
- rizz源自“charisma(魅力)”,指的是一个人通过“风格、魅力或吸引力”吸引情感伴侣的能力。补充信息来源:网络流行语“rizz”当选2023牛津年度词汇 – Chinadaily.com.cn ↩︎
这篇编译作品很吸引我,因为它的主题很新颖,当下的年轻人几乎都接触过短视频。而这篇编译作品聚焦 TikTok 对 Z 世代说话方式的影响,就令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可以看到作者对原文逻辑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从平台多元化、用户年龄等多因素解释了新词的诞生,并在文章列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如“算法黑话”及“demure”等词的流行。整体而言,这篇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还可以涨知识。
与原文不同的是,译者首先介绍了Z世代的含义,简要概括了原文发展的背景;此篇采取的是编译手段,灵活地删减了许多细枝末节,如“端庄”一词流行程度的佐证被删减;译者还通过增添小标题,使得每一部分的主题更加鲜明,读者一目了然;另外,译者还在尾注部分额外补充了许多其他信息来源,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选题方面,这篇文章话题十分新颖,现如今抖音在中国大热,海外版抖音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