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还有用吗:学位炙手可热,但不要期许巨大回报
【川透社编译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获得硕士学位来提升就业竞争力,但数据显示硕士学位的经济回报远低于本科学位…
教育申请季即将来临,北半球国家预计有数百万人申请研究生,多数申请者希望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提升自己学历,以便能在遍地学士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申请硕士学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世纪基金会(the Century Foundation)1的鲍勃·希尔曼(Bob Shireman)评论说。“人们普遍认为,硕士学位有利于寻找或维持工作。”然而据调查,硕士学位对工资的提升远不及本科学位。新的数据和分析表明,某些硕士专业并不适配行业需求,高学历就业并非意味着高一些的收入,同时读研背负的债务会让经济状况变得更糟。
在美国,近40%的工作人员拥有硕士学历。2011年到2021年间,本科生人数下降了15%,但研究生人数却增加了9%。在英国,硕士学位的授予数量更为庞大,每五个本科生中就有四个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在过去15年中,读研人数增长了约60%。
读研人数大幅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具备更高学历的人才。除此之外,大学也能从中获益。在英国,本科生的学费受到政府限制,并且十年来限制额度几乎没有增加。2因此,招收更多的研究生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种方式。3
根据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Centre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4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读研成本增加了三倍。美国的研究生现在平均背负约5万美元的债务,20年前这一数字为3.4万美元(参照2022年美元标准计算)。美国政府向学生提供贷款的一半以上用于全美学生总数仅占17%的研究生。通过调整2011年与2021年通货膨胀数据后发现5,2021年英国硕士生一年要支付约9500英镑(即13000美元),比2011年上涨了70%。
学生们之所以愿意承担这些费用,部分原因是认为高学历通常会提高收入。“获得经济回报并不是继续教育深造的唯一理由,”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6的贝斯·阿克斯(Beth Akers)承认,“但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在美国,本科学历的全职工人平均比高中毕业生多赚70%,而那些有硕士学位的人预计能得到18%的额外收入。
研究生通常来自更富裕的家庭,并且本科时成绩较为优异。计算真实回报需要将这一聪明群体与那些决定不继续深造、但同样优秀的人进行比较。
根据前FREOPP7智库分析师普雷斯顿·库珀(Preston Cooper)的估算,从这个角度来看,获得硕士学位多赚的钱不会超过5万美元,他还考虑了读研要支付的费用和这期间可能放弃的收入。更糟糕的是,美国约40%的硕士课程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库珀博士认为其风险高于本科学习课程,因为本科课程大约有75%的时间都能获取正回报。
由于美国的数据有些零散,因此得出“硕士学位具有高风险与低回报”的结论仍涉及大量猜测。2019年,通过处理数百万年轻成年人税务历史和教育成就的数据,英国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8的分析师得出结论,20%的本科生不读研将会过得更好。最近,该机构又调查了硕士学历的回报,结果更加引人注目。他们发现,到35岁时,硕士生的收入并不比只有本科学历的人多。这一结果与在美国使用较少细化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截然不同。
然而,收入因专业和院校而异。在大西洋两岸,专业选择是决定硕士是否能够提升收入最大因素。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回报尤其丰厚。在其他科学类专业中的回报略小,部分是因为这些领域的本科学位已经显著提高了薪资。即使教育领域薪资普遍较低,但取得研究生学位的教师通常会赚得更多,因为美国许多学区会自动提高持有此类学历者的薪水。
更引人注目的是,某些学科的收入回报率大幅负增长。英国的政治学硕士男三十岁左右的收入居然比同龄同专业的本科男少10%。历史专业的收入损失约为20%;而英语专业则接近30%(见下图)。许多选择这些专业的人知道这些专业收入较低,但出于热爱还是选择了这些专业,正如布里顿博士所解释的那样。但有些人因为尚未决定从事什么职业而持续深造。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在中年时期薪资往往低于那些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同龄人,这一点十分正常。
择校也是一大原因。美国教育部托马斯·莫纳雷兹(Tomás Monarrez)和乔丹·松平(Jordan Matsudaira)的数据显示,没有强烈证据表明硕士课程价格与毕业后收入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知名学校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声誉提供一些看似非常有声望,但没有什么实际成果的项目,”库珀博士表示。
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则是一个显著例外:来自最知名院校的毕业生收入远超其他人。但在其他领域,仅在学习期间建立精英社交网络并不一定能对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昂贵大学花费巨资,不如选择价格合理、声誉较低但质量良好的课程明智。
政府应该慎重考虑资助哪些研究生课程。“在美国,政府提供给“水下编篮”9(Underwater basket-weaving,即无用课程)与法律专业的贷款数额是一样的”,阿克斯博士说。到2026年前,政府应禁止营利性大学招收那些借用联邦资金、承担巨大债务或未能提高收入的学生。但是,这些禁止条款不适用于公共大学或非营利性大学,而这些大学招收了大多数的学生,因此这些大学只需提醒申请学位者部分课程具有低回报率即可。
美国的左右派政治家都一致认为,研究生教育“有点失控”,希尔曼先生表示。这可能使改革变得更加容易,例如研究生贷款制度。但还需观察新任政府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阿克斯博士说。她担心特朗普团队可能“专注于公开羞辱那些进步主义堡垒10,而非深思熟虑地改革”。【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3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Is your master’s degree useless?
- 世纪基金会(The Century Foundation)是位于纽约的一个左倾的智库,成立于1919年。该组织致力于政策研究,关注社会公正、经济平等、教育改革、医疗保健以及其他公共政策问题。世纪基金会通过发表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和公共讨论,旨在推动进步主义理念和改善社会福祉。 ↩︎
- 英国政府对本科学费设定上限,旨在确保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防止学费过高,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无法承担大学教育费用,鼓励更多学生进入大学,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控制本科生学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毕业后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 ↩︎
-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学费并没有受到政府的上限限制。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来设定研究生的学费,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从而增加收入。 ↩︎
- 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Centre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是该校的一个研究机构,专注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该中心致力于分析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如何影响个人的经济前景。 ↩︎
- 计算通货膨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教育成本的变化。仅看名义金额(如2011年的学费与2021年的学费)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实际经济负担的理解。通过调整通货膨胀,可以清楚地看到学费在实际购买力上的变化。 ↩︎
-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是一个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成立于1943年。主要关注经济政策、政治、社会和外交政策的保守派研究机构。AEI旨在通过研究和倡导市场导向的政策,促进个人自由、自由市场经济以及强有力的国家安全。AEI的影响力较大,尤其在美国的保守派和自由主义圈子中,许多美国政治领袖和决策者都曾接受过该机构的观点或建议。 ↩︎
- FREOPP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是一个美国的非盈利智库,成立于2017年,旨在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改革,特别是在经济机会、教育、健康保健和社会流动性等领域。FREOPP的使命是通过研究和倡导政策,促进公平的经济机会,为所有美国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
- 英国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 IFS)是一家位于伦敦的独立经济研究机构,成立于1969年。该机构专注于公共政策、税收、社会保障和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分析。 ↩︎
- “Underwater basket-weaving”是一个俚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毫无实际价值或与现实世界脱节的学位课程。这个短语最初是用来调侃某些看似荒谬或不切实际的学科,暗示这些课程不会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职业前景或实用技能。 ↩︎
- “Bastions of progressivism”这一短语通常指的是在政治、社会或教育领域中,代表进步主义价值观和理念的机构或组织。这些机构通常强调社会公正、平等、包容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此处指的是那些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倡导多元化、包容性以及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讨论的高等院校。这些学校往往受到保守派人士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机构过于偏向左翼政治,可能导致教育内容和政策偏离了传统价值观。 ↩︎
这篇报道的题目编译的很吸引人,作为一名研究生,特别关心这个话题。看来,学历贬值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才出现的问题。该报道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并援引了专家和机构的看法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该编译的优点是,将一些机构放在脚注,进行了解释,并对一些可能会令读者困惑的词条也进行了阐释,值得学习。该文章并不认为研究生学历能够大幅提升收入。在分析学历并不能直接和收入挂钩的原因时,我认为可以添加小标题,读者阅读起来会更加清晰。
感谢建议,小标题的出现的确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一下子抓住新闻重点,节约读者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