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征服全球:文化输出的新纪元
【川透社编译报道】日本动漫已从国内小众市场成长为全球文化现象,吸引约8亿全球粉丝。流媒体的兴起和对非好莱坞式复杂叙事的需求推动了动漫的国际流行。尽管面临新兴市场的竞争,传统动漫的受欢迎程度依旧不减。
动漫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日本动漫,这个曾经在国内被视为小众文化的娱乐形式,如今已迅速成长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美国短跑运动员诺亚·莱尔斯(Noah · Lyles)在奥运会夺金时做出了一个稍显另类的胜利手势,让日本动漫《龙珠》的粉丝们立刻认出这是对该系列的致敬。就连日本新任首相石原茂树也是《龙珠》的粉丝。这表明,动漫文化已经逐渐深入全球流行文化的核心。
据估计,全球约有8亿人痴迷于动漫,这一数字无疑标志着日本动漫在全球文化输出中的重要地位。动漫的全球流行,部分得益于流媒体的兴起,它使得动漫内容更易于被人们发现和观看。如今,动漫的出口价值在日本几乎赶超半导体或钢铁的水平,其海外粉丝数量更是超过了国内。这种文化现象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动漫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其核心原因是它们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共鸣。
动漫产业的全球传播与市场表现
据帝国数据库(Teikoku Databank)报道,2023年,日本动漫行业的收入突破了339亿日元(约2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其中近半数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密不可分。流媒体服务如网飞(Netflix)和脆卷(Crunchyroll)使得动漫内容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网飞(Netflix)的动漫标题在190个国家拥有超过10亿次的观看量,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鬼灭之刃》和《我的快乐婚姻》。
对于动漫人气在全球不断飙升,有两个因素能够对此进行解释。其一,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使得观众能更加便捷地获取和观看动漫内容。粉丝们不再受限于电视台的节目安排,也无需苦等每周一集的更新,可以自由地享受动漫带来的乐趣,探索新的系列,发现新的故事。疫情期间,随着全球观众居家时间大幅增加,动漫的观看量也随之激增(2020年是动漫在国外赚钱比国内多的第一年),并且这一趋势在疫情之后仍在持续上升,需求增长导致供应也随之增长。2023年,日本动漫工作室在北美、东南亚和西欧等地区授权了约300部作品,显示出市场需求增长的强劲势头。
其二,好莱坞式的完美结局已经让全球观众感到厌倦和不屑,这也为动漫的流行提供了土壤。正如塔夫茨大学专研动漫的教授苏珊·纳皮尔(Susan Napier)所解释的:“技术并未带给我们预期的乌托邦,且冷战后的世界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这使得传统的“从此幸福生活”式结局(happily-ever-after endings)1变得不再可信。动漫不避讳让英雄死去,让角色承受巨大的损失。同时,动漫的主角往往更可爱,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外面的世界很黑暗,”纳皮尔女士说,所以观众“想要那种毛茸茸的可爱感(fluffy cuteness)”。
动漫产业的未来展望与创新
动漫的全球增长也得益于其自身的演变。与英美的漫画书不同,日本漫画(manga)不仅仅是给儿童看的,它的主题更加地宽泛且成人向,几乎涵盖了所有可以想象的话题,从色情到对战争的反思,这些都为动漫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来源。大约30年前,工作室开始制作更多针对女孩的动漫,如《美少女战士》,这些作品更注重故事情节,而非传统动漫所描绘的战斗和机器人主题。随着粉丝群体的成熟,创作者开始制作更复杂的作品,这常常涉及更成人向的主题。宫崎骏凭借《千与千寻》2在2003年赢得了奥斯卡奖,这是一个关于女孩拯救父母的巴洛克式奇幻故事3。也正是在那个时期,《龙珠》和《宝可梦》开始吸引新一代的粉丝群体。日本政府注意到了这些动向,他们对动漫产业的全球扩张持积极态度并决定采取行动。2013年启动的“酷日本”计划(Cool Japan)4,尽管因投资选择不当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政府并未放弃,并且计划到2033年将日本内容产业的海外价值增加四倍。这一政策显示出日本政府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将其视作国家软实力。
动漫的美学和叙事手法正在被全球接纳和模仿,比如巴基斯坦导演乌斯曼·里亚兹(Usman Riaz)发布的2D电影《玻璃工人》,以及即将上映的《指环王》系列电影《洛汗之战》都受到了动漫美学的启发。此外,动漫产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作方式,如网飞(Netflix)的《蓝眼武士》和真人版《海贼王》的推出,这些作品的成功都进一步地证明了动漫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尽管面临新兴市场的竞争,传统动漫的受欢迎程度依旧不减。随着全球观众对更复杂和危险的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对动漫中那种“柔软的可爱”的需求也在增加。纳皮尔教授指出:“人们意识到了一个更加无形和更加危险的世界,(并且)越来越难以相信幸福快乐的结局。”这对世界来说是个坏消息,但对日本动画师来说却是个好消息。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全球观众对故事叙述的新需求,也成为了日本文化输出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动漫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全球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0月18日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 Why the world is so animated about anime
- “Happily-ever-after endings”(从此幸福生活式结局)是一个常用于描述故事或电影结局的短语,特别是在童话和浪漫故事中。这种结局通常意味着所有的冲突和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主角们最终获得了幸福,并且这种幸福是持久和永恒的。这个短语源自于传统的童话故事,如“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的结尾,它传达了一种理想化和乐观的人生观,即善良和正义最终会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在现代流行文化中,这种结局也常常被用来批评或讨论,因为它可能不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
- 《千与千寻》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评论界的广泛赞誉。它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赢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和金熊奖的动画电影。此外,它还是日本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它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广受好评,被认为是动画电影的杰作,对后来的动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了全球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 ↩︎
- 巴洛克式奇幻故事是一种文学风格,它融合了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和奇幻元素。巴洛克艺术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以复杂、华丽、装饰性强和情感表达强烈为特点。巴洛克式奇幻故事在现代文学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其影子,比如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歌和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等。这种风格的故事往往要求读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对复杂叙事结构的欣赏能力。 ↩︎
- “酷日本”计划(Cool Japan)是日本政府为了推广日本文化和软实力至全球而启动的一项国家战略。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文化产品和内容的国际传播,提升日本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并促进经济增长。该计划自2013年推出以来,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旨在将日本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全球,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投资回报率不高和市场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但日本政府依然致力于通过这一计划提升国家的全球文化地位。 ↩︎
这篇文章选题很棒,选择了年轻人所喜爱的日本动漫为主题,使得该文章的阅读群体趋于年轻化,并且数量众多,非常有意义。首先,文章开头提到美国短跑运动员诺亚·莱尔斯在奥运会夺金时做出的《龙珠》胜利手势,以及日本新任首相石原茂树也是《龙珠》的粉丝,这种以热点事件开篇的方式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对日本动漫的影响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引出文章的主题;其次,文章通过大量数据来支撑日本动漫全球影响力的论点,如“全球约有8亿人痴迷于动漫”“2023年,日本动漫行业的收入突破了339亿日元(约2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其中近半数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网飞(Netflix)的动漫标题在190个国家拥有超过10亿次的观看量”等。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日本动漫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再者,编者通过尾注的形式,将“Happily-ever-after endings”、巴洛克式奇幻故事、“酷日本”计划和《千与千寻》等一系列名词进行了解释,保障了读者的阅读流畅性。
在不足的方面,部分段落的表述较为平淡,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例如,“据估计,全球约有8亿人痴迷于动漫,这一数字无疑标志着日本动漫在全球文化输出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改为“据估计,全球约有8亿人痴迷于动漫,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展示了日本动漫在全球文化输出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在描述日本动漫的全球影响力时,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或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例如,可以提到一些具体的动漫作品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如《鬼灭之刃》在北美和东南亚的高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