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

【川透社编译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减肥药物后,其使用量激增,引发健康益处的乐观情绪及社会审美标准的担忧。这些药物可能加剧肥胖者歧视,改变瘦身追求,预示审美标准转变。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特福德镇,恐怖小说《超完美娇妻》1(The Stepford Wives)的女主角乔安娜(Joanna)被一位邻居拉去“日间水疗中心”参加健身课程。她们遇到15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些女人的头发、身高和肤色略有不同,但腰围却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是标准的S码,腰部被束得很紧,并用50年代风格的裙子2(展示纤细的腰肢为目的)来突显身材。

减肥药热潮

有人认为,随着减肥药的出现,世界正朝着追求苗条身材这个方向发展。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些药物以来,短短三年内,其使用量呈爆炸式增长。减肥药品牌Ozempic和Wegovy的生产商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已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另一个减肥药品牌Mounjaro的生产商礼来公司(Eli Lilly)则是去年美国表现最佳的公司之一。包括奥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和凯莉·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在内的名人们,几乎在极短的时间里都变得苗条优雅。

摩根士丹利3(Morgan Stanley)估计,到2035年,多达9%的美国人将会使用品牌减肥药。但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对这些药物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在纽约的地铁上,一家名为Ro的医疗保健初创公司建议乘客“寻找替代方案”,每月只需99美元就能获得更便宜的版本。许多公司都在争相生产更便宜、更有效的减肥药物,以满足人们对药物的大量需求。

深层次原因和结果

人们争相服用减肥药,不仅出于健康考虑,也出于审美原因。这并非纯粹的虚荣心作祟。歧视肥胖人士的证据比比皆是。在瑞典和墨西哥等国家,简历中需要附上照片。因此研究人员通过修饰图像,使得相同身份的求职者能够根据需要显胖或显瘦。结果发现,体型较胖的求职者获得面试的机会明显减少。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佩特·伦德伯格(Petter Lundborg)和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约翰·考利(John Cawley)分别比较了欧洲和美国瘦女性和胖女性的工资,并根据受教育程度、经验和其他因素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肥胖女性的收入比同龄人低约10%。这意味着,对于一位年收入8万美元的肥胖女性来说,服用Ozempic在经济上的影响可能比她最终节省的医疗费用更为显著。

这些药物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显而易见:它们将改善大多数使用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对健康追求的欣喜之情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因为人们担心这些药物会引发人们在社会审美方面糟糕的冲动:它们可能会强化每个人都应该符合当代美丽标准的期望,而这种趋势可能会带来精神健康问题和饮食紊乱等新的健康负担。

 减肥药引发歧视?

减肥药会加剧歧视吗?《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专栏作家特雷西·麦克米兰·科特姆(Tressie McMillan Cottom)反驳了Ozempic能解决“肥胖者拒绝变苗条的道德危机”这一说法。她认为,这种药物的潜在承诺是“它可以修复我们文化所破坏的东西”。她更倾向的解决方案是:与其用药物解决肥胖问题,社会应该停止污名化肥胖人士。

人们自然会认为,短期内,减肥药可能会加剧对肥胖人士的偏见。康奈尔大学的约翰·考利指出,到目前为止,这些药物主要提供给富人:“如果减肥能力与一个人的收入高度相关,那么肥胖可能会被视为收入较低的信号。”但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使用减肥药,而这将改变一切。

信号与规模

早期人类首先发明了工具,然后发明了珠宝。利用外表来彰显与他人的不同,是人类最古老的冲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人们传递的信号也不同。有时,新的冲动源于发现了更新、更闪亮的东西,蜗牛壳被黄金、珍珠取代,后来又被钻石取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美女是鲁本斯(Rubens)笔下的丰满女性4。随后,工业革命使大众更容易获得食物,更加苗条的身材反而变得更受欢迎。马尔萨斯(Malthus)在1798年预测人口很快就会因食物短缺而陷入危险,如果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肥胖的身材一定会成为潮流。

减肥药可能会引发下一个重大变化,但它不会创造斯特福德式的反乌托邦社会5。当前,苗条身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传递了一个信号:一个人有时间锻炼,有足够的钱购买健康食品,并且有足够的知识了解应该遵循什么饮食。在马拉维和乌干达等低收入国家,由于穷人的食物匮乏,肥胖反而更受欢迎,这与前工业化西方的情况类似。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埃丽莎·马奇(Elisa Macchi)在这两个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修饰了贷款申请中附带的图像,发现看起来肥胖的申请人更容易获得贷款。

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对信号的经济学原理6阐述得最为精辟。1973年,他建立了一个关于劳动力市场运作的简单模型,将求职者分为两类:优秀的高效求职者和糟糕的懒惰求职者。潜在雇主无法区分这两类人。优秀的求职者会克服困难、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来获得学位,而糟糕的候选人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模型中,即使教育本身没有实质性益处,优秀的求职者也会将获得学位作为一种信号,让雇主知道他们是优秀的候选人。人们通过外表在工作和婚姻市场上传递有价值的信号。但是,如果某人不必富有或自律就能变得苗条,会发生什么?信号只有在传递正确信息时才有用。在斯宾塞先生的模型中,只有当大学教育难以获得并且只有优秀的候选人才会获得时,信号才会生效。

然而,人们能够很容易就变得苗条这一想法意味着,它将失去其对大众心理的部分影响力。毫无疑问,其他事物将会取而代之。也许人们会转而痴迷于肌肉,因为肌肉更难以伪造。或者,真正的上流人士将会是那些宣称自己超越一切的人,他们会以更柔和、中等的身材来彰显这一点。从多方面来看,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对年轻女孩来说,追求苗条身材的代价巨大。

而与许多人认为的相反,通过让人们能够轻松变瘦,Ozempic不仅可能解决美国的体重问题,还可能解决社会对体重的困扰。【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0月26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Hunger Games

  1. 《The Stepford Wives》是美国的小说。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艾拉·雷文(Ira Levin)。该小说在1972年首次出版,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名为《超完美娇妻》或《复制娇妻》。故事的主要梗概是乔安娜是位家庭主妇,随律师丈夫沃尔特及两个孩子搬到斯泰普福德镇。她发现镇上女邻居们异常温顺且缺乏个性,除芭比外。乔安娜与芭比暗中调查,惊人地发现镇上男人竟将妻子改造成机器人以满足自身期望。探讨了性别角色、家庭关系以及人性欲望等话题,与本篇文章的主题是非常符合的。 ↩︎
  2. 20世纪50年代(1950s)美国的女士服装展现了复古与优雅的独特风貌,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强调束腰设计。这一时期的服装普遍通过束腰和结构性垫肩打造出经典的沙漏型轮廓,成为时尚界的标志性元素。束腰设计更是将女性的身材曲线完美地勾勒出来。 ↩︎
  3.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935年,原为JP摩根大通公司的投资部门。它提供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等服务,并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拥有数万名员工。摩根士丹利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和《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均名列前茅,是业界领先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
  4. 鲁本斯(Rubens)笔下的女性形象丰腴而富有动感,肌肤细腻透亮,充满生命力。她们远离苦难,尽享欢乐与幸福,体现了世俗化的人物特征和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 ↩︎
  5. 反乌托邦社会(Dystopia)是一个想象中的、极度负面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模型。它描绘了一个表面看似和谐有序,实则充斥着极权主义、压迫、苦难和堕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自由和人权被严重压制,政府极度专制,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和文化落后。人们生活在恐惧、痛苦和不公正之中,思想受到严格控制,人性被扭曲。反乌托邦社会常被用作文学作品的主题,以警示人们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
  6. 在信号传递模型中,斯宾塞将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生产效率的信号。他认为,雇主在招聘时往往难以直接评估求职者的能力,而教育程度可以作为一个间接指标。求职者通过接受教育来向雇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而雇主则根据求职者的教育程度来调整薪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