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产阶级的困境
【川透社编译报道】亚洲面临中产阶级增长停滞的困境,部分是由于经济发展导致中产阶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趋于稳定,但也受到很多结构性问题的影响。同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感知下降也引发了他们对政治不满。
亚洲中产阶级现状
今年8月,印尼首席统计师阿玛莉亚·阿迪宁加尔(Amalia Adininggar)在议会上透露,印尼的中产阶级规模已有所缩减。2021年至2024年间,有600万印尼人跌入了“准中产阶级”行列,这一官方委婉说法实则意味着他们离贫困仅一步之遥。中产阶级在人口中的占比从疫情前的22%下降到17%。次日,当被问及这一严峻趋势时,时任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回避道:“这个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亚洲国家。”
他所言非虚。亚洲中产阶级如今的发展势头已大不如前。据分析,1991年至2014年间,亚洲中产阶级家庭数量年均增长率为6% ,而在过去十年,这一增长率放缓至2%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中产阶级规模甚至有所缩减。若排除中产阶级仍在增长的印度,亚洲中产阶级整体已陷入停滞状态。这关乎着27亿中产阶级人群的未来,他们占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的72% 。
中产阶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
“中产阶级”的定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定义法,即设定各国统一的固定收入门槛;另一种是相对定义法,依据一国收入分配的中位数来衡量。许多国家和学者都有自己偏好的定义方式,但目前相关数据零散且发布严重滞后。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助姊妹公司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创建了一套跟踪亚洲中产阶级状况的衡量指标:采用绝对定义法,将“中产阶级”界定为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3000美元至25000美元之间的家庭(按通胀调整后且汇率固定计算)。数据覆盖了37亿人,几乎占亚洲人口的80%,但不包括日本、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以及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缅甸和尼泊尔等数据匮乏地区。
亚洲中产阶级停滞的表现
最显著的发现是,中产阶级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整个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亚洲每年平均有1900万户家庭跻身中产阶级,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到了2010年代,这一增长势头逐渐减弱。2021年以来,每年仅有1200万户家庭加入中产阶级行列,且增长主要集中于一个国家:印度。若排除印度,疫情后新增中产阶级家庭数量将骤降至每年仅170万户。
EIU预测显示,除印度外,亚洲中产阶级很快将停止增长,甚至可能萎缩。这不仅仅是因为总体人口增长放缓。印尼尽管拥有人口红利,但中产阶级数量仍停滞不前。据我们的数据,中国中产阶级在人口出现下降之前就已开始萎缩,且幅度更为明显。在我们研究的9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比停止上升,有4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比正在下降。
即便在印度,中产阶级增长显著但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印度1.3亿户中高收入家庭(年收入在5000美元至25000美元之间)推动了中产阶级的增长。相比之下,1.5亿户年收入在1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家庭实际收入停滞不前。本世纪以来,印度中高收入阶层新增了超1000万户家庭。自疫情以来,印度低收入中产阶级家庭的实际收入增幅比高收入中产阶级家庭低9% ,且这一差距预计还将进一步扩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出印度的社会向上流动,但也说明了印度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
亚洲中产阶级停滞的原因
为何亚洲中产阶级增长陷入停滞?部分原因在于随着国家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中产阶级(按绝对标准衡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往往会趋于稳定。
然而,在发展中的亚洲,这并非全部原因。尚未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仍制约着中产阶级的发展。多个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劳动力市场普遍不规范的问题。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印尼工人,后续收入持续下降了32% 。2020年后,新冠疫情导致印尼非正规就业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61% 。与此同时,泰国中产阶级面临着结构性的家庭债务问题:近年来,泰国经济增长放缓,人们收入减低,生活成本却在提高,信贷环境宽松且对于非正规贷款管理不严,以及超前消费文化等各种因素导致泰国家庭债务水平持续上升。
曾经可靠的增长动力也逐渐失效。过去十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使越南中产阶级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高于地区平均水平,但这一增速仅为1990年至2014年间的一半。越南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困难重重,劳动生产率落后于同侪国家,企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在一些地区,实际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加剧,人们感觉生活水平下降,这引发了许多中产阶级选民的不满。食品价格问题尤为突出。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9%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食品价格基本稳定,但2007 – 2008年和2010 – 2012年的旱灾引发了食品价格危机,此后价格再未完全回落。据联合国数据,与21世纪头十年相比,21世纪10年代食品价格平均上涨了46% 。乌克兰战争对粮食市场的冲击,使这个十年食品平均价格较上一个十年又上涨了15% 。
亚洲中产阶级停滞对政治的影响
这将对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亚洲的经济繁荣程度相比,该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薄弱,在一些排名中仅领先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在一些地方,领导人通过发放补贴来应对这一问题。泰国目前正向年收入低于84万泰铢的民众一次性发放1万泰铢(约300美元)的补贴。在其他地区,中产阶级不满情绪难以平息,对当权者构成威胁。
今年,雅加达爆发了抗议活动,反对旨在推举佐科(印尼前总统)儿子之一担任中爪哇省省长的立法操纵行为。民调显示,与其他阶层相比,印尼中产阶级对腐败问题最为关注,对佐科的执政最为不满,尽管佐科仍有一定支持率。此类抗议活动很可能不会就此停止。同样,尽管印度中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优于低收入阶层,但他们对当权者仍然有不满情绪。在今年的选举中,正是中产阶级选民给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带来打击。据德里智库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的数据,与2019年选举相比,该党在中产阶级中的得票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
马来西亚的情况颇具启示意义。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崛起的中产阶级活动人士呼吁进行改革,要求言论更自由、选举更公正,并停止安全镇压。政治学家约翰·萨拉瓦南穆图(Johan Saravanamuttu)表示,改革能够跨越种族分歧凝聚意见,因为当时马来的主要种族——马来中产阶级正在在崛起,形成了一种“中产阶级意识”。但随着该国中产阶级处境艰难,改革呼声渐弱,身份政治抬头,包括原教旨主义伊斯兰政治的复兴。马来西亚民调专家本·萨菲安称,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意识到目前还不是推进自由改革的时候,转而将而将政策重点放在吸引投资、创造就业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支持率。
目前断言亚洲中产阶级当前的停滞状态会引发更多改革诉求,还是导致自由政治的倒退,都为时尚早。但无论如何,中产阶级的停滞且带来的不满情绪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3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Middle-class malaise
-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
这篇文章当时也是我的选题之一,所以看到有人将编译后的新闻稿发出来就想点进来看看与我当初对这篇文章的编译思路有何异同。本编译文章的结构很清晰,先叙述亚洲中产阶级的现状、接着说明中产阶级定义与衡量标准、然后从停滞表现、原因以及对政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和多国情况进行了清晰梳理,符合一般读者的思维习惯,使其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亚洲中产阶级面临的困境。且合理运用大量具体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亚洲中产阶级面临的不同困境,让抽象的经济问题更具现实感和可读性。
一点小建议:(1)文章运用了大量数据,可以考虑采用更多直观的图表形式,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来呈现关键数据,如中产阶级家庭数量增长率变化、各国中产阶级占比、食品价格变化等,使读者能够更快速、直观地把握数据背后的趋势和信息;(2)亚洲地域广阔,各国中产阶级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编译文章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不同国家、地区中产阶级内部差异的分析,展现亚洲中产阶级的多样性,避免概括过于笼统。
谢谢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