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近视之困的启示
【川透社编译报道】中国因疫情封锁致多地儿童近视率飙升,在过去25年中国近视率大幅上升,超半数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中央要求各地重视并提出减负、增加户外活动等原则,但中国式家长观念难改,因此多地采用技术手段…
在2020年1月至5月期间,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疫情清零政策,全国范围内的孩子们不仅因此告别了学校的线下课堂,转而投入线上学习的模式,而且长时间居家,足不出户。这一转变,无形中为研究“近距离工作”和户外运动对孩子视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景。
实验结果是意料之中的。疫情封锁结束后,中国几个城市的大规模眼科测试发现儿童近视或远距离视力模糊的发生率飙升。这证实了人们普遍持有的科学信念,即缺乏户外时间和过多的“近距离工作”包括花在看书或看屏幕上的时间会阻碍年轻人眼睛的健康成长,兰教授(长沙中南大学眼科医生)说。
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的近视发病率激增。超过一半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近视,高中毕业生的比率超过 80%,不仅如此,在经过三十年的城市化和学生的学业压力下,中国有多达8亿的近视患者,并且也许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患有“高度近视”。目前,这种严重的病例可以借助矫正眼镜或激光手术来控制。但如果不加以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人则会因近视而成为盲人。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教授表示,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改善该情况。
在2018 年,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指出近视是威胁儿童健康和削弱中国实力的“重大问题”(官方媒体指出,战斗机飞行员和消防员需要完美的视力) 。因此,中央领导以一贯的方式要求各省和地方政府要认真对待近视问题,并出台相关的核心举措。自 2018 年起,政府要求教师给学生减负,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2021 年,规模庞大的课后辅导行业也因政策规范被全面禁止。与此同时,中央高度重视儿童成长健康,积极呼吁孩子们多投身户外、亲近自然,减少电子游戏时间。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呼吁地方政府可以自由开展试点工作,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改善。
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说服热衷于考试的中国式家长让孩子在户外玩耍。因此,许多地方求助于技术。例如繁荣的商业中心温州已在近 28,000 间教室中安装了模拟自然光的灯具。而在西部城市成都的一个试点项目中,学校使用墙纸来模仿自然风光的复杂性。另外,一些专业人员研究特殊的眼镜和阿托品(一种减缓近视眼药水)以望能够改善近视情况。
在这场护眼运动中,作为在山东省人口不到 100 万的农业城市肥城来说,它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首先,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引用一项基于疫情前后对数万名肥城学生进行的眼科检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封锁的几个月里,六岁儿童的近视率增加了两倍,而7 岁和 8 岁儿童的近视率虽然较小,但仍然显著。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肥城小学把希望寄托于老式的体育教育上。孩子们每天在户外进行两个小时的体操、跳绳、排球、太极拳、舞龙等活动。并且,肥城教育体育局科长王安还组织了全市小学一起比拼的“阳光大课间”比赛。然而,一些家长对于让孩子加入大课间运动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这会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王科长称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的这个情况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对此,他向家长们介绍了有才华且成绩优异的学生运动员,还邀请了从事医疗工作的家长来给其他家长们普及健康知识。
一次大开眼界的探访
专栏作者受邀来到拥有 2,800 名学生的肥城小学,映入眼帘的是设备齐全的教学楼,里面还有一个无人机飞行表演场。不仅如此,作者还观看了美术课和音乐课,并在乒乓球比赛中被一个上旋球技术很厉害的小女孩迅速击败。对于在拥有超过四分之一学生患有近视的肥城小学来说,展览中没有一个孩子戴眼镜,这是令人惊讶的。
针对学生的近视问题得到改善的情况,肥城实验小学的校长雷先生认为是习近平同志为眼睛健康方向指明了道路。并且,他还解释了政府态度转变对教育评估方式影响重大,关乎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的工作走向。雷老师说,只有当考试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时,教师、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才会“放松”。这番话从这位在教育行业耕耘了38年的教育家口中说出,颇具启示性。这也让我们深思,即便在肥城这样的宁静角落,也难以摆脱中国应试教育的沉重枷锁,其无孔不入的控制力,让原本应是求知与成长的天堂,变成了分数至上的竞技场。【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6月20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China’s revealing struggle withchildhood myopia
1. 或许编译过程中应做一些调整,使得原文的逻辑和观点明确。个人认为,最后的小标题意义不大,还不如一个小特写穿插进去。
2. “7 岁和 8 岁儿童的近视率虽然较小,但仍然显著”。其一,率或许用高低形容会更好。其二,“显著”的用法在这里或许并不合适。
3. “即便在肥城这样的宁静角落,也难以摆脱中国应试教育的沉重枷锁,其无孔不入的控制力,让原本应是求知与成长的天堂,变成了分数至上的竞技场。”有语病在其中,并且添加了太多文学性描述,反而弱化了非常重要的一文之眼的内涵。
4. 提到肥城,是我本科时一位同学的家乡,我突然就想到她带着厚厚的眼镜做数学题的样子。诚然,我国出台了很多看似利于儿童视力的政策和规定,但实际上现代社会中促使近视率增加的是暗潮涌动的互卷风气,是父母无形中对于子女未来出路的高要求,是社会要求孩子必须要卷才能站稳脚跟的潜意识。所以表面撤除辅导班,只会产生更多辅导班,表面减少作业,只会增加更多作业。“呜呼哀哉”!
文章的这个话题很吸引我,因为这学期刚好遇到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妹妹,她的眼睛近视已经近视五百多度还有散光,我有和她的外婆探讨过她为什么会这么早就近视这么严重,但是据我观察她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远低于我,我猜测可能小孩子的眼睛更加脆弱?结合这篇文章再加上我的观察,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小孩子投入户外活动和自然的时间更加少,城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自然的空间,而现在小孩子的学业压力又压缩了他们的时间。
关于这篇文章的编译我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
“这一转变,无形中为研究‘近距离工作’和户外运动对孩子视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景”这句话,语义稍显重复,可以简化为“这一转变,无形中为研究‘近距离工作’和户外运动对孩子视力影响提供了实验场景”。
另外,“近距离工作”能否翻译为更加贴合我们生活的表达,感觉有一点生硬和不便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