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20岁
【川透社编译报道】现代科学在延缓衰老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可能使人类健康活到120岁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尚未在人类身上测试,但正在进行的试验可能会揭示其效果。如果可能,长寿技术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想要活得更久?
几个世纪以来,江湖郎中利用人们想要阻止衰老的心理,吹捧水银和砒霜的益处,夸大各类草药和药丸的优点来获取利益,这样做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经过多年的失败案例,研制出真正的长寿灵药这一理念开始浮出水面。推崇这一理念的是一群深受吸引、雄心壮志的科学家,以及那些兴致勃勃、自私自利的亿万富翁。渐渐地,普通民众也加入到这一理念当中,他们开始思考哪些行为和药物可以帮助他们延年益寿,增寿几年甚至数十年。
虽然活到100岁已不是闻所未闻,但还是非常少见。在美国和英国,百岁老人仅占人口的0.03%,如果最新研究可以获取成功,那么人们见证自己的100岁生日就会成为非常平常的一件事,而活到120岁也会成为合情合理的追求。
更令人兴奋的是,通过增寿而多出来的那些日子,可以健康的活着,而不是像有些老年人一样疾病缠身。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延长寿命方面做出的突破是通过对抗死亡因素,尤其是传染病。衰老的过程本身就会伴有例如老年痴呆等疾病症状,而这些症状还没有得到缓解,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病症消失。
增寿的方法
这一构想我们同样在技术周刊中阐述过,那就是控制与衰老有关的生物过程,通过抑制实验室动物的衰老细胞,达到延长其生命的效果。还有一些熟知的方法,比如严格限制动物在平衡饮食中的卡路里摄入。然而,让大多数人按照严格的卡路里摄入标准生活未免过于严苛,所以可以通过药物,影响相关的生物进程,从而达到类似的效果。第一种药物是二甲双胍(该药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另一种药物是雷帕霉素(用作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早期使用者已开始服用上述“非标”1药物,有些人是自行服用,有些人是通过与新兴的长寿公司签署类似的服务合同。
另一种方法是开发药物,杀死人体不再需要的衰老细胞。与许多其他修复机制一样,人体清理衰老细胞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所以研发药物杀死衰老细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帮助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二是保持周围细胞健康(因为衰老细胞会导致周围细胞机能失常)。但抗衰老的药物除了攻击衰老细胞,同时也可能攻击其他细胞,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过总的来说,这些抗衰老药物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想要真正地延长寿命,以上方法仅仅是个开端。众多学术与商业研究者正齐心协力研究如何通过改变染色体上的表观遗传标记物2来激活细胞和组织,这些标志物会指示细胞应该激活哪些基因。标志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累积,若清除这些标记物,可能会使65岁的身躯重新生长出20岁的细胞。模拟限制卡路里摄入,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缓衰老,支持者称表现遗传复苏3可以阻止甚至逆转衰老。
人们的担忧
第一点是对人们的大脑的担忧。虽然我们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但大脑的容量始终有限,这也可能是为了适应自然选择根据传统寿命而设置的容量限制。大脑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自然遗忘的现象,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担忧与对老年痴呆失忆的担忧完全不同,后者是由特性的疾病而导致的。因此,必须找到如何适应大脑自然衰老过程的方法,比如,百岁老人可以通过向
AI助手提问,寻找那些他们曾经记得的答案。
第二是这些理念从来没有在人体上进行过测试。原因有二:一是临床试验难以登记。因为药物批准机构尚未认定衰老是一种可治疗的病症,导致临床试验难以登记;二是制药公司因为诸多原因对此不感兴趣。如此类实验从本质上必须追踪数千名实验人员,持续多年,增加了实验的成本和复杂性,而且许多最初方案使用了已经过专利期的分子,这些都对制药公司吸引不大。尽管如此,一些试验仍在继续。比如,二甲双胍靶向衰老试验(
TAME)将跟踪3000六七十岁的美国人,以确定这种药物是否确实有助于群体生存。这些研究必定会需要些时间,但是我们也确实需要做更多的试验,而且政府应该提供帮助来推动试验的进展。
第三是有些人认为亿万富翁对推进增寿的初创公司感兴趣,那就意味着这些初创公司的科研成果会被富人占有,会出现长寿的超级人类,他们将会统治短命的普通人。但从历史上看,技术会不断普及,而且在普及的过程中,成本逐渐降低。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垄断长寿疗法,扩大阶层差距更容易引发叛乱。不过我认为,只要是能使人们健康长寿,享受世间万物的进展,都值得雀跃欢呼。
延长寿命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延长寿命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是工作年限将延长,其实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工作年限已经延长了,而且女性可能延长得更久,因为她们不会因为育儿而损失太多工作机会,这或许会减少职场不平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更深层次的变革,长寿的人将会关心更遥远未来的威胁,如2100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长寿使得人们可以慢慢积累财富,这也是中产阶级兴起的一个因素。与冷静的长者主导的时代相比,年轻人行使政治权利的时代(如欧洲中世纪),可能会更暴力。家庭也会延续更多代,人际关系网络会更庞大,出现更多的前任,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和堂兄妹。这会使家庭分散,还是会是他们团结在一起?是否会出现过多的百岁老人,从而边缘化年轻人?亦或是出现推崇年轻的潮流,或是出现既推崇长寿又崇尚年轻的文化?
一旦长生不老药问世,人们将一生追逐。自然选择并不追求无限长寿,因为大自然的设定是使生物体通过繁衍子孙后代,来保留可以让他们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的特征,而不是通过长寿来维持这一特征。然而,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求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如今,长寿之风正盛,挑逗着每个人的欲望。【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3年9月30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living to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