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型工业的英雄

【川透社编译报道】萍乡自行车制造业折射出人口变化和经济转型对小型企业的影响。在经济转型和全球化压力下,小型企业的韧性成为应对中国经济挑战的关键力量。

在中国北方以生产儿童自行车闻名的小县萍乡,年轻的企业家李先生面临着充满挑战的未来。“这些自行车很容易制造。”他指着一辆专为幼儿设计的小型自行车解释道。然而,儿童自行车市场的萎缩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的出生率正在迅速下降。

萍乡位于河北省,距北京约 400 公里,见证着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趋势。几十年来,萍乡的自行车产业得益于企业家之间的网络协作和当地政府的激励措施。最初,小企业组装来自沿海城市大型制造商的零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

根据县政府的数据,萍乡每年生产约 1000 万辆自行车。官方媒体报道显示,该县供应了全球 40% 的儿童自行车和中国一半的轮式玩具。然而,中国出生率的急剧下降给这个曾经繁荣的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先生指出,随着中国幼儿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减少了一半,自行车销售额也随之下降。“这种影响在几年前开始逐渐显现”他说。这一挑战表明了中国私营部门面临的压力,根据 2022 年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私营部门雇用了 79% 的劳动力,创造了 68% 的出口量。

中国经济放缓:出口成生存之道

疫情封控期间,许多中国消费者收入锐减,却依然需要支付各类账单。这种恐慌情绪至今未完全消散。他透露,与去年相比,公司销售额大幅缩水超过一半。为了应对国内需求挑战,地方政府鼓励制造商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李先生的出口额从 2020 年占总销售额的不到 10% 增长到今天的 40%-50%。

然而,国际贸易也有其自身的困难。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客户经常要求延长付款期限,而西方市场严格的产品标准阻碍了其进入市场,尽管西方市场的消费潜力更高。。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李先生启动了另一项业务,即生产老年人脚踏三轮车。尽管老年人市场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不再骑车,但他的团队仍然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市场潜力持乐观态度。该公司计划明年扩大三轮车生产线。

尽管挑战日益严峻,但像李先生这样的小制造商仍然展现出韧性和创新精神,为苦苦挣扎的中国私营经济带来了一线希望。【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2月3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 China’s heroic micro-industri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