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变为日常,别再逃避气候灾难
【川透社节译报道】在气候受干扰、极端天气灾难频发却遭漠视的当下,西班牙致命山洪标志人为气候危机加剧,呼吁 COP29 气候峰会重视取缔化石燃料产业稳定气候,强调要正视危机做出改变。
继续前行,这里没什么好看的,不过是又一场平平无奇、司空见惯的末日景象罢了。
倘若用以往的经验作参考,那么世界对于今年10月29日西班牙洪灾的反应,大概就跟高速公路上司机经过车祸现场时的反应差不多:放慢车速,看看惨状,表面上表达同情,内心却暗自庆幸遭此厄运的是别人。
在这个气候遭到破坏,极端天气灾难变得如此常见的时代,灾害有被常态化的风险,而上述就是常见的反应模式。人们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下定决心去降低风险,反而是一种自满的心态:觉得这些事总会发生,该由别人负责,也会有别人来解决。
但事实远非如此。西班牙这场非自然灾难 —— 欧洲至少半个世纪以来最致命的山洪 —— 印证了两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人为造成的气候危机才刚开始变得愈发严重,得赶在化石燃料产业要了我们的命之前,迅速将其遏制。
这应该成为11月11日在巴库开幕的联合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传递的信息,因为停止燃烧天然气、石油、煤炭以及木材是稳定气候的唯一途径。
汽车在城市街道上横七竖八,在泥浆河里起起伏伏,沦为夺命陷阱。来自瓦伦西亚的这些画面既令人震惊,又似曾相识。上个月在意大利,道路变成河流,车辆被冲走。在此之前,轮到法国受灾,而在 9 月,中欧地区的波兰、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有 24 人死于洪灾。英国也出现了怪异的暴雨天气。
当然,洪水一直都存在,但正是化石燃料破坏世界稳定的全球物理效应,让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气越暖,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多,这意味着暴雨会更猛烈。在西班牙,不到半天时间就降下了相当于一年的降雨量。
资深国家气象学家昂尔内斯托·卡米诺(Ernesto Rodríguez Camino)博士表示:“这类以往数十年才会发生一次的事件,如今正变得越发频繁,其破坏力也更大了。”
没人能说自己没被预警过。自各国政府在首届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同意应对气候问题以来,已经过去了 32 年;自《巴黎协定》达成,旨在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 摄氏度以内,也已经过去了 9 年。然而,全球气温仍在屡创新高,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比过去十年的平均值还要快。灾难接连不断,都快让人见怪不怪了。
多国政府仍旧致力于经济发展,而非着眼于气候问题带来的风险——这些国家应对气候风险的反应够慢,但谁要是拦路抗议则处理起来绝不拖泥带水,比如自诩环保的英国。
还能叫它什么呢?末日景象似乎已从好莱坞灾难片中搬到了现实:在中国郑州地铁 5 号线洪灾中,通勤者被洪水从地铁站台冲走,或被困在车厢里,水淹到了脖子;在超强台风 “杨柳” 来袭时,越南一座写字楼的玻璃墙被扯掉。人们在一幅幅怪异的画面中变得麻木。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斥着不受欢迎的气候 “之最” :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年、美国最致命的火灾、亚马孙雨林最严重的干旱。只要人们还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这类纪录就会愈发频繁地被打破,直至 “史上最糟” 成为我们默认的预期。这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科学家和联合国所预测的令人不安的模式的一部分。原因很清楚,解决办法也明了。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的科学家们已经揭示出,由于人为造成的气候破坏,风暴、干旱、洪水和火灾变得更猛烈、更易发生了。这其中包括夏末苏丹、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发生的洪灾,这场洪灾造成 2000 多人死亡;9 月 26 日至 28 日尼泊尔发生的洪水,造成至少 244 人死亡;今年早些时候巴西南部的洪灾,夺走了 169 条生命;还有美国的毁灭性飓风,造成 360 人死亡。这些研究的作者表示,全球升温仅 1.3 摄氏度就已经出现了上述所有情况,这应该是一个敦促我们大幅削减排放的紧急警示。
然而,议程却由那些想要扩大化石燃料生产的人来设定。阿塞拜疆是连续第三个计划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缔约方大会举办国。明年的举办国巴西也打算提高产量。今年的会谈将聚焦如何为 “摆脱石油和天然气” 的转型提供资金 —— 这是去年缔约方大会上最终认可的一个模糊目标。
这种迟缓的应对与西班牙那末日般景象之间的反差,应该给全球敲响警钟。毕竟,“启示” 一词的本义是为了揭示 —— 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真正对世界正在经历的可怕状况做出回应,别再掩耳盗铃,假装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了。【全文完】
来源:《卫报》2024年11月12日期 | 作者: Jonathan Watts
原文标题:An ‘everyday apocalypse’ Cop must face up to climate car cr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