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大国中国为何认为自己是气候救星?

【川透社编译报道】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却处于全球领先。中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在该领域迅猛发展,也引发了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了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格局。对此,中国势在必行,而西方…

哪些国家应该为拯救地球出更多力?这是本月在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的一大问题。一个常见的答案是中国——近20年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西方国家常常借此指责中国在帮助经济欠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太少。

对此,中国官员并不赞同,他们认为,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从历史排放量来看,中国不及欧美。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绿色转型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正在推动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并且成绩斐然,清洁能源技术正以十年前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推广。

中国拥有全面的技术赋能

来自中国的资金与技术支撑着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每一节。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的数据,2018年至2023年间,全球在风力发电、电车和其他绿色技术的炼油厂和工厂等领域的投资达到3780亿美元,其中近九成来自中国(见图1)。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由于这些投资,中国生产的清洁能源设备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中国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用于电车生产)足以满足全球的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八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中国制造。通过建立此类巨型规模效益并营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大幅削减了成本。

中国不仅在提供这些技术,还在扩大全球对这些技术的需求。尽管中国一半以上的电力仍然来自煤炭,但去年,中国企业将约300千兆瓦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接入电网,接近全球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相当于英国总电力容量的三倍;今年6月,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在中国西部投入使用,它的占地面积是曼哈顿的两倍;中国在建的核电站也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去年全球用于部署清洁能源技术的支出达到1.8万亿美元,其中38%发生在中国(见图2)。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中国拥有强大的财政支持

对承担这类大规模支出,中国较其他国家有两大优势。

得益于高储蓄率,中国长期依靠投资而非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而且政府能够将大部分投资引导到自己青睐的领域。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公路和铁路。而在过去10年里,这些资金逐渐流向清洁能源领域。

中国为动员投资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陌生。类似德国和日本,中国通过保证高于市场的价格(即“上网电价补贴”)来激励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中国还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将资金引向环保项目,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但在国家对清洁能源行业的其他扶持政策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去甚远。所谓的“政府引导基金”已入股私营企业,以支持研发;国有银行发放了大量低息贷款;地方政府也竞相以廉价土地和低税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慷慨的补贴。据CSIS的报告,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2009年至2023年间获得了2310亿美元的补贴。

清洁能源产业“出海难”,何解?

资源浪费是一个大问题。中国各地区争相打造自己的头部企业,投资模式往往会被模仿。但由于大量提供补贴,地方政府负债激增,且内需饱和,产能过剩,中国的电池和太阳能制造商正在经历一波痛苦的整合。

西方政府在指责中国不公平竞争时,总会援引这些补贴的例子。但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的柳力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功要归功于许多因素。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制造业强国,专业人才丰富;中国对电力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发电市场稳定广阔;(相比之下,许多西方国家的电力需求在2010年代停滞或下降。)而中国企业,如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和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BYD),也表现出强劲的活力和创造力。

尽管如此,中国绿色技术出海还是面临着强劲阻力。美国和欧盟指责中国向国际市场倾销廉价劳动商品,使得欧美本土企业无法与之竞争。双方都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威胁要打一场贸易战。

面对这些复杂棘手情况,中国的政策也在随之演变。

随着清洁能源产业的成熟,国家减少了对其的政策扶持。在太阳能和风能较化石燃料相比的成本竞争力的形成后,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在2021年回落。补贴购买电动汽车的计划正在逐步取消。

但这并不预示着经济的崩溃。即使没有被制定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中,中国仍然需要大量使用电能,同时,可再生能源目前低廉的价格,也保证着电力的大面积使用。根据CREA的计算,去年该领域的投资占中国GDP增长的40%。显然,中国领导人保持着对国家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警惕,乐见于能源结构日益多样化的局面。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清洁能源称作“新的生产力”,强调中国对这一尖端技术的主导地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伊莉娅·马佐科表示,这意味着清洁能源行业的成功现在与国家领导人意志息息相关。

“无论形势多么严峻,这些行业都会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换言之,如果世界允许,中国将继续大力助推世界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过渡。【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14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Mega-polluter China believes it is a climate savi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