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非人类独有:来自黑猩猩的证据

【川透社节译报道 】研究表明:物种间文化进程是渐进的。黑猩猩作为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亲属,共同表现出文化累积的能力,黑猩猩的迁徙、分散促进了文化累积。

过去的四十年是利用物种间比较来研究文化及其演化的黄金时代。人类文化累积演化出极其复杂的技术和形成社会制度的能力都依赖于文化适应,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其他非人类动物相匹配,但人类文化中的大多数定性特征也已经在对其他物种的研究中被记录下来 。在本期的第 920 页,古纳塞卡拉姆等人1报告称,黑猩猩(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亲属)表现出文化累积的行为。通过将种群遗传学与工具使用的观察相结合,他们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群间交流为黑猩猩之间复杂工具集的出现和共享提供关联。这项研究为关于人类文化是否具有独特性的辩论增添了新的视角。

对非人类动物文化的兴趣至少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叶,民族志学家就已经证明人们依赖于广泛的文化适应 。然而,社会科学家通常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与其他物种的比较意义不大。到 1990 年,虽然许多其他物种的社会学习案例已经被知晓,但仍认为文化在非人类动物中的重要性有限,并且仅限于鸟类歌声学习等特殊学习系统。如今,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在分类学上非人类的社会学习已被证明广泛存在,并且对许多物种的文化适应有重要且广泛作用。

很多物种分类群已经被证明具有产生文化传统的社会学习系统,因此现在很容易认为大多数社会物种都有某种形式的文化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除了人类之外,猿类、一些新大陆猴子、齿鲸以及乌鸦和鹦鹉科的鸟类都是文化累积成就的巅峰之作。然而,许多其他分类群,包括昆虫、鱼类、猫鼬和须鲸,也已被证明是社会性学习者。

文化对其他动物生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对迁徙动物的影响中看出:被引入新栖息地的大角羊最初是久坐不动的,但当它们逐渐学会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所在的新环境,就会慢慢扩大它们的季节性迁徙 。

方法上的创新一直是非人类文化进步的关键 。一些看起来像文化传统的行为模式,也可能是遗传变异或相似环境中个体独立学习的产物。实验室和现场实验这两种方法已经被用于区分对行为的不同解释。例如,一些生活在台伯河沿岸的挪威鼠群潜水寻找贻贝,虽然观察者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但是实验室中的一项实验研究无法证明这种行为是社会学习,所以这表明它是个体独立学习的一个例子 。一些更困难且现实的实地实验是对实验室研究的有益补充。例如,可以在动物的自然种群中植入一些受过训练的个体,以确定受过训练的行为是否会传播到种群的其他成员 。 

着眼于复杂工具这一传统在不同群体之间传播的影响,证明黑猩猩是熟练的社会学习者。具体来说,古纳塞卡拉姆等人研究了从西非几内亚比绍分布到东非乌干达的 35 只黑猩猩种群(共四个亚种)的遗传信息,以确定它们在过去 15,000 年中(通过跟踪遗传标记)的迁移程度。他们还研究了一种特定的行为——使用工具——被分为三个复杂程度:无工具觅食、简单工具的使用(如挖掘棒)和复杂工具的使用(如挖掘棒和探测工具)。作者发现,具有更多社会交流的黑猩猩种群拥有更复杂的工具集。因此,黑猩猩的分散可能促进了文化积累。

比较研究产生了一个担忧,仅仅比较数千年来的接触,黑猩猩与人类种群间接触的遗传数据与文化变化效率之间可能不匹配。因为在人类族群中,文化的变化要快得多,导致很少有文化特征在历史上保存了一万年。所以人们希望利用基因数据进行的关联测量与最近的接触水平能有关联。比较研究的回报来自于观察人类文化和非人类文化是否具有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否解释了物种之间的差异。例如,人类大脑的大小和对文化的依赖程度使人类与其他使用文化的物种相比有很大不同。人类大脑特殊的相对大小似乎与人类文化的复杂性有关,但是人类大脑如此之大,主要是服务于个人的学习和创造力。

事实上,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大小与文化成熟度和创新性有关 。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可能还有其他脊椎动物,似乎确实代表了一个共同的定性特征,它不仅将大脑大小与文化成熟度联系起来,而且与更普遍的认知成熟度关联起来 。然而,人类对文化适应的完全依赖也涉及到质的变化。由于支持文化适应的大脑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是成长和支持大脑所必需的,所以,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利用婚姻制度和亲属关系,让种群中的其他个体为母亲这个角色提供支持,这才有可能促进文化累积的演化。其种群规模和连通性也有利于更复杂和有效的文化特征的演化 。

同样的,黑猩猩似乎也是如此,种群的迁徙和分散促进了文化累积。【全文完】

来源:Science – 22 November 2024 | 作者:Peter J. Richerson and Robert T. Boyd
原文标题:Culture i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1. Science – 22 November 2024.pdf | 川透社期刊库 (sisuer.cn)PDF第168页原文(92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