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暴力:警方理解与应对之关键
【川透社编译报道 】英国女性遭受暴力事件频发,被官方视为国家紧急状况。警方和政府部门正采取措施应对,但仍面临司法程序冗长和犯罪者难被惩处等挑战。
近日,针对女性暴力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英国国家警察局长委员会(NPCC)的一份报告将暴力侵害女性视为国家紧急事件,这一声明虽显迟来,但却深刻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
报告指出,2022-2023年度,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报告的家庭暴力、性暴力、跟踪、骚扰、剥削和儿童虐待案件比2018-2019年度增长了37%。这一激增部分归因于#MeToo运动后,人们更愿意揭露过去可能被视为隐私或难以启齿的犯罪行为。Natalie Fleet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15岁时被一名成年男子侵犯,多年后她才公开承认这是一起法定强奸案。Fleet的勇敢发声,不仅展示了性侵案件的复杂性,也揭示了虐待行为的普遍性。
然而,问题的根源远不止于此。NPCC报告还指出,年轻男性正在被网络上的厌女主义者所煽动,接受对女性的攻击性言论。这种在线激进化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显示,六分之一的年轻男性(29岁以下)认为女权主义弊大于利。此外,英国皇家检察署的一项研究也发现,2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退休人员更不认为人们在未使用武力的情况下也可能无法自由或自愿同意性行为。
英国女性暴力案件激增,警方如何应对成为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并非都是年轻人。NPCC报告指出,强奸、性暴力和家庭虐待的平均犯罪年龄为37岁,且每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约有200万成年人会成为施暴者,而每12名女性中就有一名会成为受害者。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公众对警方执法力度的质疑。
尽管近年来在强奸案中的逮捕和起诉率有所上升,但法院的拥堵情况却使得受害者不得不等待数年才能获得正义。在此过程中,一些受害者可能会选择放弃诉讼,以避免长期承受心理创伤。伦敦受害者专员Claire Waxman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自2016/17年以来,该市的跟踪犯罪数量激增了11倍,但只有9%的案件最终得到了起诉、警告或其他形式的社区解决方案。
面对这一困境,警方和政府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上一届政府将暴力侵害女性和女童视为国家威胁,这一决策推动了警方将这一问题视为与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同等重要的战略挑战。新任内政大臣Yvette Cooper也对伦敦大都会警察的一项计划表示了密切关注,该计划旨在识别和追捕伦敦最危险的100名罪犯。同时,埃塞克斯警方也在尝试一种预防性计划,通过识别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行为模式并进行早期干预来减少女性受害者的数量。
然而,要建立一个让女性对司法系统充满信心、让惯犯真正害怕被逮捕的刑事司法系统,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在缺乏对“为什么有些男人似乎如此憎恨女性”这一令人痛苦问题的满意答案的情况下,显而易见的是,当犯罪行为得不到惩罚时,它就会肆虐横行。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律执行力度,确保男性对女性实施的行为具有可见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这种文化能够迅速改变。【全文完】
来源:《卫报》2024年8月24日刊 | 作者:Gaby Hinsliff
原文标题:How police understand misogynistic violence is key to stopping it
通过编译内容可以了解到英国女性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的不易。小标题“英国女性暴力案件激增,警方如何应对成为焦点”下紧跟着的两段正文内容可能放在第一部分会比较好,因仍是在描述现状。第二部分开头点题写“面对上述困境,警方和政府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
谢谢你的评论,编译的时候我也在纠结小标题放在哪里合适,当时考虑到第四段有提及公众对警方执法力度的质疑,跟后文是相照应的,所以就把小标题放在了这里。我又思考了下,四五段大多还是在谈论问题,所以将最后两段划分为一个部分确实比较合理。
编译内容整体上是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它提供了关于英国女性遭受暴力事件的详细背景、数据和应对措施。我也认可评论区的观点,即将小标题下的两段移到前面去,这样可以让文章层次更清晰,更有逻辑性。其次,移动位置之后,也可以考虑对前面这部分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这样就把文章分为两个板块了,让读者一眼就看得见文章架构。因为前面一部分内容基本都是基于NPCC报告,所以我建议可以将标题拟为:英国女性暴力案件激增:NPCC报告揭示严峻现实。
谢谢你的建议,很认可你的观点,原本的小标题换位置之后,第一部分加上小标题可能显得更明晰,结构更清楚,这样有助于提升可读性。
不好意思,上条回复错同学了,改一下
总体而言,文章的结构是清晰的,分为暴力侵害女性事件增多,另一方面是警方的相关行动。但在看完文章后,略微有点小建议:
1. Metoo运动和厌女暴力相关的话,是否能够明晰化,给予一点解释性描述或者补充脚注;
2. 第一部分的观点是在写暴力侵害女性,但是感觉第二段是在强调人们更愿意揭示暴力行为,重点没有落到暴力事件频发,是否需要补充相关数据,增加支撑性。
谢谢你的评论,编译的时候确实疏忽了,metoo运动和厌女暴力确实应该加上注释,这样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理解文章。第一部分的重点是揭示现象:厌女暴力激增,第二段实际上是在解释一部分厌女暴力现象激增的原因。总体上第一部分大多有数据在支撑,可能解释原因这部分还不够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