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阅读能力“消失”了吗?
【川透社编译报道】经合组织研究发现,富裕国家中许多成年人在数学和阅读测试中表现不佳,且过去十年许多地区成年人读写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技能最强与最弱人群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影响个人经济和社会福祉。
成年人正在丧失阅读能力吗?
经合组织的一项调查似乎表明确有其事。经合组织(OECD)在12月10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约五分之一的16至65岁人群在数学和阅读测试中的表现,仅与小学快毕业的学生相当。更糟糕的是,这十年里,许多地区的成年人读写能力有所下降。
经合组织的《成人技能调查》每十年才进行一次。研究人员邀请了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成年人,参与关于计算能力、读写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简短测试。这些测试旨在评估人们是否具备保住工作、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技能。
芬兰对于结果将感到欣喜:在计算能力、读写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最高平均分。荷兰、挪威和日本等国也表现不俗。相比之下,美国的成绩却在下滑。同样地,智利、意大利、波兰和葡萄牙有很大比例的人分数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智利,近半的人在数学和阅读两项中表现糟糕,落入在倒数两个档次;而在日本,这一比例仅为8%。
从整体来看,成年人的基础技能水平其实正在恶化。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了中学教育,甚至获得了更高的学位,但阅读能力的下滑趋势仍然明显,尤其集中在那些原本技能就较差的人群中。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成年人阅读能力的下滑呢?移民的增长可以部分解释这一现象。非母语人士一般在涉及复杂单词的考试时表现较差。人口老龄化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数据表明,计算能力和读写能力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OECD教育和技能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谢尔(Andreas Schleicher)推测,现在成年人甚少像以前那样阅读长篇复杂文本。他将这一变化部分归咎于社交媒体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如TikTok等短视频平台。这些平台提供了大量碎片化、易于消费的内容,可能让人们逐渐失去了阅读长篇文本的兴趣和习惯。
OECD的这项研究并不是唯一一项发现成人认知技能的提升可能陷入停滞的研究。整个20世纪,心理测量学家发现人类的智商测试分数在稳步上升,这是一种被称为“弗林效应”(“Flynn effect”)1的现象。但最近,一些国家出现了智商分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关于这一趋势的成因,人们众说纷纭。但大家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头脑敏捷的人更容易规避生活中最糟糕的不幸,也更有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与OECD的测试同时进行的调查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测试中表现最出色的人的工资比最差劲的人高出75%。除了经济层面以外,计算和读写能力更为优秀的人们在调查中表示他们过得更快乐,身体也更健康。能力测试得分较低的人们似乎对他人更加怀疑,还认为自己在政治上被忽略。即使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也能感觉到这种趋势可能会带来问题。【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2月14日刊 | 作者: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Off the books
- 弗林效应:1983年詹姆斯·弗林(James R. Flynn)声称,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 指数(智商测试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受到广泛的关注,被称为“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 ↩︎
这篇新闻编译在开头即提出主题,随后通过引用经合组织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论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整体采用了清晰、简洁的语言,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内容上也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成年人的阅读能力表现,如芬兰与美国的差异,以及智利与日本的对比,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地区间的差异。同时在编译过程中使用大量原始数据,保留了原文的说服力。但是我认为缺少一些可以使用划分结构的小节标题,让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清晰,读者就能够更好把握文章的层次和主题。还可以对部分冗长的句子进行精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例如,可以将“这些测试旨在评估人们是否具备保住工作、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发展的技能”简化为“这些测试旨在评估人们的职场和社会生活技能”。
本文编译逻辑清晰,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呈现研究结果—分析原因—阐述影响”的逻辑顺序展开。先引出成年人阅读能力是否下滑的问题,接着展示经合组织调查的具体结果,包括不同国家的表现对比,然后探讨导致阅读能力下滑的原因,如移民增长、人口老龄化、新兴娱乐方式的影响等,最后指出阅读能力等认知技能对个人经济、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在语言方面,可以稍微修改一下西式表达,如:“在测试中表现最出色的人的工资比最差劲的人高出75%”,其中“最出色和最差劲的人”可以换为“工作表现最突出和工作表现最落后的人”,可以减少点语言因素对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