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友应用的困境:用户流失与行业探索
【川透社编译报道】 在线交友应用市场面临困境,下载量和用户活跃度下降,对Bumble和Match Group等巨头构成冲击。行业正在探索新的模式,以期吸引用户回归。
TikTok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年轻网红感叹道:“这不好玩,很肤浅,而且真的很累。”27岁的温米•威廉姆斯(Wunmi Williams)总结道:“我有点不想玩了。”经过多年的滑动选择和匹配,温米依然没能通过交友应用找到伴侣。
交友应用兴起与流行
2012年,交友应用Tinder在美国的大学校园横空出世,而后迅速风靡起来。在Tinder平台上,用户轻轻一滑便可迅速筛选无数潜在约会对象的照片,线上交友变得简单有趣。
很快,Tinder及其竞争同行便改变了男男女女的追爱方式。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发布的一项报告发现,30%的美国成年人曾使用过线上交友服务,其中一半以上年龄介于18-29岁。该年龄区间内,每五对恋人中就有一对是通过线上交友服务相识的。根据研究公司Business of Apps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在手机上安装了交友应用,而2018年仅有2.5亿用户。
交友应用面临困境
然而,最近线上交友失去了昔日的光芒。此类应用全球下载次数从2020年的2.87亿下降到去年的2.37亿次。根据另一家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每月至少使用一次交友应用的人数从2021的1.54亿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1.37亿(见图1)。8月7日,Bumble财报披露其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仅为3%,并将全年增长预期下调至1-2%。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暴跌三分之一。7月30日,Match Group财报披露其二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了4%。自Bumble上市以来,这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大幅缩水(见图2)。
原因分析
首先,许多用户对约会应用的初期热情已经转变为失望和挫败感。这些应用,如Tinder,最初因其不断扩大的伴侣选择范围而吸引了众多用户。然而,如今这种选择的无限扩张反而导致了用户的疲惫。用户抱怨要花费数小时来浏览成千上万的个人资料。
皮尤调查的女性中,有一半表示她们因收到太多消息而感到不堪重负。值得注意的是,Tinder的用户中有84%为男性,而以女性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Bumble,男性用户比例也高达61%。年轻人对这些应用也越发感到厌倦。去年,新闻网站Axios委托发起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每月至少使用一次交友应用。此外,许多用户还担心遇到诈骗。
交友应用开发商正努力说服用户付费,但用户对此并不情愿。为了提高利润,交友应用会不断推送付费升级服务,以补充其有限的广告收入。Tinder的付费计划售价从每月17.99美元(包括无限滑动和更改位置)到高达每月499美元不等(可以查看全平台最热门的用户信息,并给未匹配的用户发送消息)。尽管在线交友已不再被视为一种无奈之举,但用户们似乎仍然担心,为之付费可能会给人以急迫的印象。愿意在交友应用上花钱的人越来越少。Tinder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下降。
然而,交友应用市场前景的最大威胁,或许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开始转向线下求爱。去年,初创公司Pear出品的一款水蓝色戒指开始流行,人们通过佩戴这款戒指表明他们愿意接受追求。Thursday是一家专门为单身人士组织线下交友活动的公司,其服务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约30个城市,从斯德哥尔摩到悉尼都有他们的足迹。这个应用程序只有在每周四线下活动当天才会开放使用。
不是只有在醉里看花的酒吧,才能拥有浪漫。活力四射的跑步俱乐部已经成为运动爱好者交友聚会的场所。活动策划平台Eventbrite的老板茱莉亚•哈茨(Julia Hartz)表示,烹饪课也成了一个寻找伴侣的地方。2022年至2023年期间,该平台脱单活动的参与人数增长了42%。青年文化博主凯西•刘易斯(Casey Lewis)谈到这类活动时说:“即使他们不是你的一生挚爱,至少你可以和某个人建立联系,共同拥有一段经历。”
探索新模式
交友应用正在想方设法让用户回心转意。有的希望用人工智能(AI)增加用户互动的趣味性。Bumble的创始人惠特尼•沃尔夫•赫德(Whitney Wolfe Herd)最近提出了一个设想,也许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用户的AI机器人与另一个用户的AI机器人“约会”的新型求爱方式。一款名为Volar的新应用已经开始提供这种服务。假以时日,社会可能会愿意将牵线搭桥的工作交给机器,但目前很难想象这种方法是否有效。
对于约会应用而言,更有成效的方法可能是专注于更细分的市场(即将目标市场定位在更具体的用户群体上)。在过去的几年里,Match Group推出了针对男同性恋者(Archer)、单亲父母(Stir)、少数族裔(BLK、Chispa)和精英人士(The League)的应用程序。2024年第二季度,这一套应用组合拳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7%。
这些细分应用程序不仅能缩小潜在伴侣的范围,还为志同道合的人们构建了一个社区。例如,Grindr能够为游客提供同性恋酒吧攻略,同时还汇集了海量的艾滋病毒相关信息。该公司表示,其用户平均每天发送50条消息,与即时通讯服务商 WhatsApp 的用户信息发送量大致相当。Bumble在用户活跃度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或许可以解释其首席执行官莉黛安•琼斯(Lidiane Jones)希望自己的公司被称为”互联沟通公司”而不是“交友公司”。实现这样的品牌重塑可能充满挑战,但爱情何曾是一件易事。【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8月10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Why people have fallen out of love with dating apps
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原因、再从原因到解决办法,通篇下来其实阅读体验很不错,不过在第三部分的原因那里,我觉得可以考虑把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进行合并,因为讲的都是关于用户因消息而感到疲惫的现象,因此我建议可以在这里做个小小的修改,让这部分的内容更紧凑一点。
阅读过后,可以感受到文章的逻辑结构是比较清晰顺畅的,但文中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例如文中关于交友应用的下载量,两个数据“2.87亿”“2.37亿次”单位没有统一;在译文表达上,描述用户对交友应用失望的原因时,多次使用“感到”一词,如“用户抱怨要花费数小时来浏览成千上万的个人资料,感到疲惫”“皮尤调查的女性中,有一半表示她们因收到太多消息而感到不堪重负”。个人认为可以适当省略或变换“感到”一词的使用,使表达更加简洁,可以改为“用户抱怨花费数小时浏览成千上万的个人资料,疲惫不堪”;还有就是部分表达可以避免直译,采用更符合中文习惯的表达方式,如“用户抱怨要花费数小时来浏览成千上万的个人资料”可以译为“用户抱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海量的个人资料”,使表达更加自然流畅。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