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该为青少年进行“数字戒断”

【川透社编译报道】限制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讨论升温,研究与行为变化表明需探索更健康的数字生活方式。

关于限制青少年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呼声日益高涨

两个月前,英国的黛西·格林韦尔(Daisy Greenwell)和克莱尔·费尼霍(Clare Fernyhough)创立了一个WhatsApp群组,讨论如何应对孩子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在她们将这个计划发布到Instagram后,迅速吸引了大批家长关注。如今,这个名为“无智能手机的童年”的群组已经拥有超过6万名粉丝,他们围绕如何让孩子远离这些被视为“诱惑之源”的设备展开热烈讨论——而这一切恰恰是在家长们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进行的。

这种担忧不仅仅存在于英国。今年1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14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英国政府也传出消息,正在研究是否禁止向16岁以下青少年销售手机。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新书《焦虑的一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将这些问题概括为“童年的恶性重塑”,认为智能手机,尤其是社交媒体,正在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问题:屏幕时间与心理健康

围绕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讨论虽有争议,但有两点相对明确。第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英国的研究显示,几乎所有12岁的孩子都拥有智能手机。数据显示,美国青少年每天平均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近5小时,其中YouTube、TikTok和Instagram是最受欢迎的平台。

第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许多发达国家确实呈现下降趋势。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美国青少年报告经历“重大抑郁事件”的比例增加了150%以上。同时,17个发达国家的数据显示,少女和年轻女性的自杀率显著上升,尽管这一群体的自杀率仍是所有年龄段中最低的。

手机与心理健康的联系:证据与疑问

手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令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恶化与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几乎是同步的,一些研究也发现,花费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然而,这些数据主要是相关性研究,尚不能证明因果关系。有学者提出,可能是那些情绪低落、孤独的孩子比幸福的孩子更倾向于沉浸在社交媒体中。

近年来,一些实验性研究逐步探索这一因果问题。2017年,厄瓜多尔美洲大学(Universidad de las Américas)的罗伯托·莫斯奎拉(Roberto Mosquera)等人让部分美国Facebook用户暂时停用平台一周。结果显示,这些人感觉抑郁程度降低,且参与了更多样化的活动。2018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停止使用Facebook一个月的受试者表示更幸福,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更多。

尽管如此,这些实验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而青少年才是更受关注的群体。此外,Facebook如今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率较低,而类似TikTok的应用却鲜有深入研究。

专家与公众的应对:反思与转变

尽管关于社交媒体的危害尚存分歧,但普通用户似乎已经开始探索减少其负面影响的方法。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调查,去年只有28%的美国人表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一比例较2020年的40%显著下降。同时,越来越多的互动从公开网络转移到了私人聊天。例如,Instagram上通过私信分享的照片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共动态。

英国巴斯斯巴大学(Bath Spa University)的皮特·埃特切尔斯(Pete Etchells)教授认为,问“社交媒体是否对心理健康有害”这个问题并不恰当。更重要的是探究:为何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表现得游刃有余,而另一些却感到困扰?

专家认为,与其一刀切地禁止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不如研究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数字生活。与此同时,政策的制定也应更加精准,例如限制部分功能,而非全面禁止通讯类应用。【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4月20日刊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Time for a digital det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