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的商业策略
【川透社节译报道】泰勒·斯威夫特因重录旧专辑财富大增,其团队泰勒公司精于商业策略,维护其正面形象,家族企业模式助力成功。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这个名字在全球几乎无人不晓。自2023年3月17日她开启吸金无数的“时代巡演”,至2024年2月11日新闻网站直播她飞越太平洋只为观看男友的超级碗比赛,媒体热度持续飙升,想避开她都难。在巡演期间,《纽约时报》提及这位歌手的报道多达1000余篇,仅次于对美国总统拜登的报道。
泰勒·斯威夫特于2020年7月发行的专辑《民间传说》(Folklore)广受好评,为疫情期间的单调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专辑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但真正让我着迷的是她开始重新录制旧专辑。
重录专辑,积累巨大财富
粉丝们对斯威夫特重制旧作的原因早已耳熟能详。2005年,这位天赋异禀的宾夕法尼亚州少女与纳什维尔的Big Machine(以下简称“大机器”)唱片公司签约,该公司由斯科特·博尔切塔(Scott Borchetta)所有。在与“大机器”的合作中,斯威夫特录制了六张专辑。根据合同条款,“大机器”保留了她专辑的“母带”(原始录音)版权。随着斯威夫特事业的蒸蒸日上,她因未能拥有这些版权而倍感沮丧。尽管她从歌曲中获得了一定的版税,但如果她直接拥有母带,收入将更为可观。此外,她也无法完全掌控歌曲的使用权。
在Tumblr上给粉丝的信息中,斯威夫特表示在与“大机器”协商新合同时曾“恳求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作品”。然而,唱片公司却提出让她“每交出一张新专辑,就‘赚回’一张旧专辑的版权”。对此,斯威夫特坚决拒绝。2018年,她与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共和唱片签约。环球同意斯威夫特拥有新专辑的母带版权。
至于她旧专辑的母带,斯威夫特最初似乎接受了无法买回它们的现实。
然而,这份表面上的平静在2019年被打破。当时,博尔切塔将“大机器”出售给了斯库特·布劳恩(Scotter Braun)旗下的Ithaca Holdings公司。布劳恩是一位在音乐产业中颇有名气的企业家,曾一手发掘了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斯威夫特十分憎恶布劳恩,甚至公开称其为霸凌者。她在Tumblr上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震惊:“我从未想过公司会被卖给他。”2020年,布劳恩又将母带转手卖给了迪士尼家族控股的Shamrock Holdings投资公司。
这一系列事件激怒了斯威夫特,促使她与环球音乐合作,开始重新录制自己的专辑。这一举措不仅为她赢得了满堂彩,更开启了她与团队——以下称为泰勒公司——一段令人瞩目的盈利时期。据相关报道,斯威夫特目前所拥有的130亿美元财富中,约有75%是在过去五年间积累起来的。
真相复杂,细节暗藏隐情
但事情的真相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2019年,在斯威夫特对“大机器”的出售表达不满之后,博尔切塔在网上公布了一份文件摘录,声称这是公司与斯威夫特就合同草案进行讨论的内容。文件显示,“大机器”似乎有意将母带版权转交给斯威夫特,尽管摘录中并未包含具体的条款细节。
博尔切塔在帖子中进一步表示,这是他们给泰勒·斯威夫特留在“大机器”的“正式最后报价”,只要她签署新的协议,她所有的资产将立即全部归她所有。对此,斯威夫特的律师唐纳德·帕斯曼(Donald Passman)向《人物》杂志回应称,博尔切塔“从未给过泰勒·斯威夫特直接购买她的母带或唱片公司的机会”。
2020年,斯威夫特在推特上声称,布劳恩拒绝与她进行谈判,除非她签署一项“保密协议”,该协议将禁止她以任何方式损害布劳恩的名声。斯威夫特的法律团队将此比作那些用于封住性侵指控者嘴巴的保密协议。
尽管布劳恩可能在谈判期间提出过这样的保密协议,但似乎这并非谈判的先决条件。2023年,行业杂志《音乐商务世界》(MBW)看到了一份由斯威夫特的律师、杰伊·舒迪(Jay Schaudies)和布劳恩签署的保密协议副本。该协议的条款相当常规,仅限制双方讨论交易的具体细节。据MBW所见的电子邮件显示,在谈判后期曾提出过更具限制性的保密协议,但在斯威夫特拒绝签署后,布劳恩便放弃了这一要求。
布劳恩的控股公司Ithaca的员工向MB透露,在谈判过程中,布劳恩曾提出以3亿美元的价格将母带卖给斯威夫特(一位接近她的人士否认她曾得到过这个机会)。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么斯威夫特是否有能力以该价格购回母带则不得而知。据《福布斯》2020年6月的报道,她的身价为3.65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她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有关,当时这部分资产价值约1亿美元。虽然她可以通过抵押资产来筹集资金,但这将使她面临几乎全部净资产的风险。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泰勒·斯威夫特与“大机器”谈判期间的所有细节。然而,博尔切塔公布的材料以及《音乐商务世界》(MBW)的报道揭示了斯威夫特向粉丝讲述的故事背后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精明策略,商业布局巧妙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娱乐总监曾将斯威夫特的试唱带寄给了曾负责管理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的丹尼尔·迪姆特罗(Daniel Dymtrow)。迪姆特罗很快注意到斯威夫特的非凡潜力。在2003年,他便开始担任斯威夫特的经纪人,随后她迅速与纳什维尔极负盛名的RCA唱片公司签订了一项发展协议。2004年,为了支持泰勒的事业发展,她的父母——斯科特,一位美林银行的银行家,以及安德里亚——决定举家搬到音乐之城纳什维尔。
2005年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斯科特·斯威夫特(Scott Swift)似乎在感谢迪姆特罗促成了全家的搬迁。然而,就在同一年,迪姆特罗突然被解除了经理人职务。几周后,斯威夫特与新成立的“大机器”签订了合同。迪姆特罗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于是起诉斯威夫特一家,指控他们存在各种侵权行为,包括“不当得利”。他声称自己为管理斯威夫特所获得的报酬不足1万美元。迪姆特罗坚称他在促成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正是他将斯威夫特的试唱带寄给了博尔切塔。法官裁定有足够证据表明迪姆特罗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因此没有驳回“不当得利”的指控,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
这一案件让我们得以一窥泰勒公司的商业策略,同时也揭示了斯科特·斯威夫特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家族管理,掌控事业全局
泰勒公司至今仍是一个家族企业。斯威夫特和她的家人负责管理她的巡回演唱会、粉丝俱乐部以及版权事务。
如今,泰勒公司至少由16家公司组成。除了与她的职业生涯直接相关的六个实体外,还有七个与她的投资业务有关,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另外三个与她的私人飞机有关。
斯科特·斯威夫特被列为几乎所有这些公司的顾问或拥有授权委托书。由于他仍是一名执业经纪人,他有义务向金融监管机构披露自己的商业利益和职位信息。
尽管泰勒公司的商业版图庞大,但与这些实体有直接关联的人数却相对较少。斯威夫特的内圈成员包括她的父母、弟弟、电台经理弗兰克·贝尔(Frank Bell)、巡演经理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以及律师道格拉斯·鲍德里奇(Douglas Baldridge)和一位私人助理。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陪伴着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她的公关人员特里·佩恩(Tree Paine)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优质公关公司,而斯威夫特似乎是她唯一的客户。
斯威夫特自职业生涯伊始便牢牢掌控着自己的利益,这或许正是她能够长久不衰的关键所在。她身边围绕着那些生计依赖于她的人,这种模式培养了忠诚度,并使她更容易掌控自己的故事。
在金融领域,只要能赚钱,人们通常不会在意对冲基金经理或私募股权巨头的品性。泰勒公司的聪明之处在于,它能够在追求精明的商业策略的同时,小心翼翼地维护斯威夫特的正面形象。这至关重要,因为她靠创作关于人类情感脆弱的歌曲为生:爱情、心碎、背叛。这是一种并非从华尔街,而是从政治中借鉴来的平衡术,就连马基雅维利(中世纪的一位政治学家)也会为之赞叹。【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7月27日刊 | 作者:Alice Fulwood
原文标题:How to get rich (Taylor's version)
因为本人就是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因此这篇报道就吸引到我了。首先是整体编译,个人认为逻辑上是紧凑的,但是语言上有点西式表达,并没有改成符合中文的表达,如:“斯威夫特最初似乎接受了无法买回它们的现实”,可以修改成“斯威夫特似乎接受了现实,无法将它们买回”,切分成小句,也符合中文表达逻辑;再者“(一位接近她的人士否认她曾得到过这个机会)”,在括弧里的内容可修改为“她身边的一位人士表示,这件事是无稽之谈”,这样修改会不会好点呢?
最后,本篇编译报道也让我们了解到斯威夫特为什么会突然出一张Taylor’s version的专辑,对于整个事件有个full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