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多样性而非疾病

【川透社节译报道】本文聚焦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现状。一些专家认为ADHD可能是神经多样性的一种表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且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患者有积极作用。

露西描述说:“就像在一个装了一百多个球的弹球机里一样,” 菲利普:“像是有三个内心独白同时进行”,萨拉:“像是几条音轨同时播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这样描述他们脑中的状况。许多思绪争相吸引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集中精神。总是忘记要做的事,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得糟糕,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能感、焦虑与抑郁的情绪。

在许多国家,ADHD的诊断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这样的增长背后有多种原因,一方面人们深刻认识到ADHD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当今充满干扰的社会,ADHD的症状变得更加难以忍受,这都促使更多人到医院去诊断。但随着科学对ADHD的不断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人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是否应将其视为一种心理障碍。他们认为,ADHD可能只是神经多样性光谱中(Neurodiversity Spectrum)的一个点:即将ADHD视为正常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而非需要治愈的病理状况。

ADHD并不是一种容易定义的病症。心理学家通过将其与“执行功能”联系在一起,目前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等症状。但这些常见症状在其他类似病症中也会出现,却又没有其他病症的常见症状,这就使得其诊断变得困难。为此,一些专家认为,ADHD可能更适合“跨诊断”的治疗方式,即关注每个人的独特需求,而无需拘泥于传统诊断框架。

现今ADHD的治疗手段多为药物治疗,最常用的精神刺激药物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并能立即起效。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这些药物确实可以改变生活,但仍需仔细权衡药物的副作用。在儿童中,这类药物可能影响身体发育,通常仅用于严重病例。成人用药的副作用包括精神病和心脏问题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加重心理健康问题。

对此,专家们指出了一些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比尔贝克大学(Birkbeck University)的南希·多伊尔博士(Nancy Doyle)认为比起要求个体适应环境,学校和工作场所若能重新设计来适应ADHD患者的症状将会更有成效。在学校,关上教室的门窗以减少干扰噪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站起来或动一动,能够帮助那些很难整节课坐着的孩子。她还发现,ADHD患者和其他神经多样性群体最需要的帮助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比如允许在家办公或自行选择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这些干预措施是否能代替药物尚待观察。但它们可能会让许多有ADHD类似症状的人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解决由环境而非生物学因素引起的问题。【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2024年11月2日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Researchers are starting to question if ADHD should be seen as a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