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驱动下的体育全球化浪潮

【川透社编译报道】在科技驱动下,体育转播方式更加丰富,观众体验更加多元,推动各类体育项目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赛事一直被视作凝聚全球人心的强大力量。就像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来自 200 多个国家的运动员组成的盛大游行队伍沿着塞纳河前行,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象征着全球各地文化的汇聚交融,彰显出体育在人们心中那无国界的团结象征意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奥运会和男子足球世界杯这类顶级赛事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海量观众,但实际上,全球多数极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在全球化进程中却遭遇重重阻碍。例如,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规模庞大,但 98% 的媒体转播权收入来自国内;印度板球超级联赛年度媒体转播权价值超奥运会,却也有 96% 的收入源自国内;欧洲足球联赛中,多数联赛在国内市场的收入占比更高。

幸运的是,科技正深刻改变体育赛事的转播模式以及观众的观赏体验,为体育全球化带来新机遇。体育转播从传统的国家广播和有线电视电视频道逐渐向全球流媒体平台转变。如,Netflix 凭借其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通过《极速求生》等体育纪录片,让美国观众了解了一级方程式赛车等新赛事;苹果公司去年开始向 100 多个国家流媒体直播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赛事,使球迷有更多机会观看不同国家的体育项目。

与此同时,观众观赛偏好的变化也在推动体育全球化进程。过去,观众观看比赛往往以支持主队为首要考量。但如今,观众对个体运动员的关注和喜爱与日俱增,逐渐超越了对球队的传统忠诚。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莱昂内尔・梅西(著名足球运动员)为例,他凭借着六次荣膺金靴奖的辉煌成就以及在 Instagram 上高达 5 亿的庞大粉丝群体,宛如一颗璀璨的巨星,吸引了无数新观众关注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为该赛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美国女子篮球运动员凯特琳・克拉克也凭借其卓越的球技和打破纪录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众多原本对女子篮球毫不了解的球迷。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球迷的观赛习惯也为体育全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年轻球迷对短视频情有独钟,他们更倾向于观看整个联赛的精彩集锦和赛事总结类节目,而非仅仅局限于关注自己喜爱球队的单场比赛。再加上体育博彩在许多地区合法化且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这进一步促使观众将关注焦点从单一球队扩展到整个联赛的赛事动态。这些因素让球迷群体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弱化了体育与地域的联系,为体育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体育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利益相关者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媒体公司而言,拥有广泛全球发行渠道的企业占据着绝对优势。像 Netflix、亚马逊等国际巨头,它们能够将各类体育赛事精准推送到全球各个角落的观众面前,从而赢得众多联赛的青睐。然而,这种优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例如 Netflix 就曾透露其转播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比赛的成本高昂得惊人,每一场比赛的花费竟相当于制作一部新电影,这无疑给媒体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体育组织方面,大型联赛无疑是体育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为例,凭借广泛的传播渠道,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海量球迷,商业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如同音乐流媒体助力泰勒・斯威夫特(国际歌星)等巨星汇聚庞大听众群体一般。小众体育项目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长期被忽视的女子体育项目在 ESPN (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内容中占比近半。然而,那些处于中间水平的体育项目则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如法国足球甲级联赛近期达成的媒体转播权交易不尽人意。

体育全球化在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外国体育内容涌入可能引发部分人的不满,这一现象并非体育领域独有,在其他娱乐产业的全球化历程中也曾屡见不鲜。

如今,在体育全球化的浪潮中,类似的情景再次上演,当球迷们为远方的体育明星欢呼助威,而对本土明星关注度下降时,必然会引发一些争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粉丝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体育组织应秉持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的精神,积极适应全球化竞争,不必过度担忧粉丝流失,而应注重提升自身竞争力,把握体育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挑战。【全文完】

来源:《经济学人》July 27th 2024 | 作者:不详
原文标题:game ch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