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0万年轻人失业
中国5月16日公布的一个统计数字格外引人注目:4月,中国16-24岁的城镇青年失业率超过20%!这个数字令人诧异。年年都说就业难,但2023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最难毕业季”。毕业率攀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了降低青年失业率,政府有哪些措施?如何让有史以来受过最好教育的人群匹配上最能发挥他们潜力的岗位?
-编译者
中国去年12月结束清零政策,全面启动经济,在整体失业率略微下降的同时(从2022年4月的6.1%下降至一年后的5.2%),青年失业率跃升至20.4%,而且很可能还会在接下来几个月进一步上升。而毕业生的高失业率更是反映了时机、技能与抱负并不匹配。
毕业率攀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三年疫情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2020年,教育部也要求各大学将硕士招生的规模扩大20%。这就造成随后的几年有大批毕业生同时进入劳动力市场。
中国的重新开放,应聘人数恢复很快,但是消失的劳动岗位回复困难。时机、技能和愿望的不匹配加剧了这一瓶颈。2022年很多毕业生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为考研考公做准备,而担心冬季新冠浪潮的雇主们则希望提前招聘。因此,这些求职者错过了最佳招聘月份,现在与2023年的毕业生竞争相同的工作。
其次,与政府息息相关。一些毕业生所拥有的资历和经济的新需求不同步。阿里巴巴、恒大房产、新东方在线教育曾经是毕业生的梦想雇主。但是在毕业生获得学位的过程中,这些公司和企业已经失去了政府的支持。
因为中国的领导人现在担心“资本”在房地产和教育等领域“无序扩张”,还担心科技公司的市场力量和文化影响力过大。因此,招聘速度放缓。招聘门户网站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只有5.5%的人希望进入教育和培训行业。
现如今,毕业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些毕业生现在采取“广撒网”式的求职方法,还有的毕业生则随意地投递着简历。除此之外,学生的抱负可能正在改变。在今年智联招聘的调查中,选择继续学习(国内或国外)的比例下降了近一半。学生们也热衷于稳定和安全。将国有企业作为首选的比例已经连续三年上升到47%,相比之下,选择外资或国内私营企业的比例为27%。剩下的四分之一希望为政府或公共机构工作。
为了降低青年失业率,政府的反应如何?
政府热衷于引导人才进入“硬技术”行业,如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电动汽车。牛津经济咨询公司的路易斯(Louise Loo)表示,它们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得到了推广,并且增长速度快于整个行业。就业可能随之而来。根据智联招聘最近的调查,今年毕业的工程师中有57%已经收到了工作邀请,相比之下,人文学科的同行只有41%。
为了降低青年失业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计划。首先,中国政府敦促地方政府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招收毕业生。其次,它还呼吁企业为失业青年创造至少100万个实习机会,以换取补贴和税收减免。这一提议对所有公司开放,但国有企业最有可能听从这一号召。虽然这些举措有可能将中国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吸引到一些效率最低的经济领域,但是这些权宜之计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缓解年轻人的担心和迷茫。
失意的年轻人感慨道:“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是脱不掉的长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历贬值,年轻人该何去何从?不过纵然现实残酷,只要保持前进的动力,总会有所出路。【全文完】
其实毕业焦虑的时候gap year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可以探索出自己未知的潜力。
结合当下的社会新闻热点,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自己到底够不够“格”?我认为只有“硬技能”与“软技能”并驾齐驱,才能在就业路上行稳致远。以技术、知识为主的“硬技能”是员工为企业做出业绩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分析判断信息、群体沟通合作等“软技能”是员工适应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所在。“硬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软技能”同样不可忽视。据《职教论坛》发布的调查显示,有86%的企业雇主对求职者“软技能”高度关注。得到CEO脱不花说:“硬技能决定起点,软技能决定终点。”由此可见,在人才市场“内卷”严重的当下,只有兼顾“硬技能”的提升和“软技能”的养成,才能脱颖而出。
与其说是疫情影响了中国毕业生的就业,其实更像是疫情加快了这一问题的暴露。中国的青年人口数量与社会中工作所需要的人口很不匹配,单纯从数量上解决只是解决了一时之忧,放眼中国长久的国家建设这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造成就业困难其实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既受大环境影响,也受个人认知限制。改变现状就要适应环境,提升自我认知,综合多方面考虑。
其实毕业焦虑的很大一部分源自于自我。没有真正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心态上,能力上。自身实力有限,加上大环境的趋势。gap year看起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在中国的环境里很难真正做到。长期以来的心态很难短时间内转变,目前很多人的gap year就是拿时间去学习一个新东西,给自己设限,这并不是真正gap,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归根结底,提升自身实力,焦虑自然就随之减少了。
很多毕业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就像是一场游戏,有人成功通关,有人晋级失败。与同龄人掉队,停滞不前的生活,读书、毕业、工作不能按部就班,外界目光都压在这些晋级失败的人身上。当初辛苦考上的本科、研究生在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时更像是一种讽刺,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在中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历贬值,所以不正常的“内卷”变成了常态。因为不想被放弃,所以只能努力成为被选择或者能选择的人。“内卷”也成了一个循环。
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必然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产业需要升级,因此,发展效率低下和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产业面临淘汰,一部分人面临失业,甚至找不到工作,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拥有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业,这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解决,我们需要有耐心并相信国家。
你好红色呀哈哈哈哈
失业人口增加、学历贬值,正反映了当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疫情过后,很多毕业生都追逐于有“编制”或者”铁饭碗”等工作,但同时也应当把眼光放长远些,尝试一些有挑战的、可以挖掘自己潜能的职位。
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办公室的活儿都抢着做,体力活都不愿意做,就业方向越来越像知识类岗位倾斜,像工地、开货车这类体力活年轻人很少去。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仅与社会就业形势有关,还受大学生个人三观的影响,不愿脱下“孔乙己长衫”的大学生太多太多。
作为还未就业的青年,我们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